1723年的六月,经济学的老父亲亚当斯密呱呱坠地,来到了人世,开始了他被后人赞颂的人生。<<国富论>>开启了经济学的大门,其最中心的思想就是人们的利已行为是使经济稳定运行,使经济效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随后的经济学家与经济理论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费雪的货币方程……经济思想迅猛发展,变得越来越充实。
斯密出生一百年以后,卡尔马克思出世了,可是他很苦恼,经济学理论好像都被研究完了, 他该干点什么呀。灵机一动,现在财富已经被创造出来了,那我研究研究财富的分配吧。一本<<资本论>>横空出世,揭示了资本家的罪恶。资本家明明没有留一滴汗,却占据了工人们创造财富的大多数,工人们做牛做马累死累活,却连个温饱都很难混到。马克思的理论可谓是说到了工人阶级的心底里,此后百年整个世界风云变幻,一场场的大革命不断爆发,城头变幻大王旗,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扛把子之位,越来越稳当。
与马克思同时代的,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做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别看他名头没有斯密,马克思大,贡献着实不比他俩小。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如果你教会了一只鹦鹉说供给与需求,那么这只鹦鹉就成为了一位经济学家。正是马歇尔在他的名字像大学本科教材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给与需求概念,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像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马歇尔有个学生,大名顶顶,那就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也正所谓生逢其时,在他那个年代,自由放任的美帝经济出了大问题,通货节节紧缩,失业率不断高企,人们对未来失去希望,此被称为大萧条。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此后经济学书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案例:资本家抹着眼泪将牛奶倒入河中,群众们饥肠辘辘。
此前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解释的经济现象,但是此时无所不能的看不见的手束手无策,人们亟需新的方法来解决难题。凯恩斯一本货币通论,成为了新的圣经,需求管理政策开始大显身手,引领风骚数十年。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运行,让当时的经济学家纠结到秃脑袋的新问题又出现了,滞涨,也就是物价的飞涨与经济的停滞同时发生。凯恩斯们一筹莫展,斯密们欢心鼓舞,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卧薪尝胆那么多年,终于轮到我登场。
自此,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种种学派你给我一刀,我给你一枪,继续着相爱相杀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