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自我标榜感性的人,在高中毕业后却几乎没有再好好写过一篇文章。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终日抑郁。近日受到好友公众号写回忆录的触动,加上最近一个人在美西公路上孤独的驰骋,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始写点东西。即便不能取悦别人,也希望至少满足一直以来压抑已久的写作欲望。
进入正题,我的家乡在江南一座小城,的一个小镇的小村庄。从镇上到市区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一天只有三班车,90年代、21世纪初那种最大众的中巴车。小时候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以村子为中心的2里地,基本上很难得才有机会进城。所以那时候对于我这颗幼小的心灵而言,东城意味着繁华的都市,意味着远方和外面的世界。
算下来小时候一年大概能有一两次机会进城,主要是人民医院和新华书店两个目的地。人民医院是因为小时候老咳嗽,老师说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需要进城去医院看看,所以那时候父母每年都会带我进城去医院看病,虽然几年下来都没什么效果。
大抵没有什么人喜欢整天往医院跑,所以对于东城的记忆主要就在于新华书店,在南街。
第一次进城的时候,下车时候公交报站,南街口,这个地名也就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记。其实南街不只有新华书店,还有博士眼镜,还有李宁,还有破败的影城。不过那时候最喜欢的还是新华书店,每年开学初都会进城买一些当学期的辅导书。趁着买辅导书的机会,也能大肆走马观花翻阅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天文地理,旅游探险。在那个时候,家里连辅导书都只能省着买,根本不用幻想会买其他一些所谓杂七杂八的书了。所以每次去新华书店,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探索外面世界的窗,然后又迅速关上。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的少年因此对外面的世界更加的渴望,更加想挣脱束缚努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地球每一个不同的角落。
初中毕业,进入到了梦寐以求城里最好的高中东城中学上学。(在小时候的我眼里,东城中学不仅是东城最好的,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村里人的眼界只有东城。)然而在我上高中之前,学校搬迁了新校区,不在原来的市区,跑到了江的对岸,政府筹划的新区。本来以为可以浸染老城,老校历史的厚重感,没想到还是到了一片新的钢筋混凝土。虽然校名未曾变过,但是那种感觉已经不在,历史像被割裂。
大学毕业后,在更大的城市工作、生活,偶尔回家也会路过东城,有时候也会想进去看看。只是现在的南街已经被拆除翻新,原来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商店,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都已经被高楼大厦和焕然一新的商铺所取代。
我的南街不在了……
也许南街从未属于过我,我也从未属于过东城。我的记忆也终会消退,我的家乡只有那个村庄,那个不知道在哪的村庄。
20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