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到达扬州的时候已经有点晚,照例和几个朋友共进晚餐,不过并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大明寺的某和尚并没有捕到长江鲥鱼,有点羞于见我,依然卧薪尝胆在瓜州渡守株待兔;同学同事这次是绝对不敢去打扰的,去年就是在扬州陪他们喝酒放纵,让我右眼球血管爆裂,红着眼睛做了半个月的兔子,凡是见到我的人都问我是怎么回事,又不好过多解释,只能说并不圆满的谎言,尴尬极了。这次如果可能,我宁愿小隐隐于市。
昨晚的朋友则大多是工作关系,有南京人,自然也有扬州本地的,大家无意间听说我曾经有过扬州经历时有很觉得亲切,正好吃的菜品都是淮扬菜,就纷纷让我说一些来历,这些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餐饮其实更多的应该多些文化,尤其淮扬菜是“文人菜”、“士大夫菜”,如果想爽歪歪,其实大家完全可以每个人抱个小板凳,体验撸串扎啤的快感,但在扬州就不行,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很多菜肴跟扬州的历史名人、扬州琴棋书画、扬州学派、扬州盐商都有着绕不开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吃的菜都符合国家招待标准,没有山珍海味,淮扬菜照样大杀四方。扬州人讲究不期不食,对食材最佳食用期的关注度,远超过食材本身的价值。“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等等吧,有了这些,足以保证扬州人的高手风范:变寻常为特别、化腐朽为神奇。相对而言,粤菜在调料上下足了功夫,川菜离不开辣椒,鲁菜重油,油少了不行,淮扬菜更注重刀功和烹饪的技艺。扬州的干丝长短、厚薄一致。而“大煮干丝”更是将厨师的刀功展示到了极致,一块小小的嫩豆腐,要把它切成5000根豆腐丝;葵花大斩肉,也就是俗称的“狮子头”,也特别考验刀功,不是“剁肉”,而是一刀刀切,最后切成颗粒状的肉粒,肉眼看大小、厚度一样。也正是由于手工的缘故,做好的狮子头,入口即化,妙不可言。
不能不说我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朋友们大开眼界,很多本地的扬州人也自叹弗如,身在扬州数十年,竟然不如我这个曾经的过客,要不是规定不让饮酒的话,估计大家能浮三大白。这顿饭吃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纷纷评价吃的有味道。
有点自夸,但至少有点自信,我是那种喜欢让生活有点别样色彩的人,就拿旅游来说,我喜欢出发之前好好准备目的地的素材,就像写总结一样画出要旅游的兴趣点和与之相关的典故文化,在实际旅游前已经用心走过一遍,我很不喜欢那种兴冲冲撞进景点,拿着手机自拍或拍照,然后急匆匆赶奔下一个目标,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基本可以归结为为了发朋友圈而旅游,就像美食的味道,用心品尝过才能说得出妙处,不然时间一长,我们分不出彼此区别的,会把瘦西湖和苏州太湖混为一谈,南京有道名菜叫做金陵三叉,分别是叉烤鸭、叉烤桂鱼、叉烤乳猪,凑在一起味道千差万别,懂的人会说出每种食材的不同观感和组合乐趣,只知道吃的人可能会把它当做一种烧烤,和羊肉串无甚区别,这就是差距所在。红楼梦中宝玉曾把喝茶分为三个等级,一曰品味,二是解渴,三就叫饮驴。我现在在第二阶段,希望我的朋友也往前站站。
做个有滋有味的人,认真一点,给生活多些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