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 《魏书》篇:关于《魏书·序纪》部分的读书笔记

一、拓跋部的起源

鲜卑拓跋部,《序纪》云出自黄帝(《序纪》: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鲜卑起源,《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书》:鲜卑亦东胡之馀也,别保鲜卑山,因号焉。《后汉书》亦有相关记载。盖鲜卑、乌丸本自东胡,其国为匈奴冒顿所灭,一支依乌丸山,称乌丸(又名乌桓);一支依鲜卑山,称鲜卑。

东汉时,鲜卑在檀石槐的领导下盛极一时,《三国志》注引《魏书》曰:檀石槐既立,乃为庭於高柳北三百馀里弹汗山啜仇水上,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兵马甚盛,南钞汉边,北拒丁令,东卻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馀里,南北七千馀里,罔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

檀石槐时有西部大人曰日律推演,或者就是《序纪》所记载的拓跋邻?邻七世祖曰推寅,邻亦被称作“推寅”,故邻被后世史家称作“第二推寅”。(“推寅”有“钻研”之意)

《序纪》追溯拓跋部之肇基者曰拓跋毛,约当秦汉之际时人。《序纪》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所谓“统国三十六”,盖曰四面九国;“大姓九十九”者,加己则成百姓。三十六、九十九之数未必属实,乃泛指部落众多。(见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第三章·第八节》、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二、《序纪》里的“欠史八代”

日本史书《古事记》及《日本书纪》中,叙神武天皇后,绥靖天皇至开化天皇,共计八代天皇,此八代天皇虽有有年表、系谱,而无事迹,故史家称之为“欠史八代”。

观《魏书·序纪》,自成皇帝拓跋毛至献皇帝拓跋邻,共十三代,只记其名而无事迹(唯两推寅谈到迁徙事)。邻后拓跋诘汾,只记录一则颇有神话色彩之故事。此数代,亦可视之“欠史”也。

故有史家认为,拓跋之史,力微以前皆为伪造。(吕思勉:力微以上皆伪。(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三章·第八节》注)

自古以来的帝国,都期望本国历史源远流长。为达此目的,则不惜删改、编造。以往之史,或由于年代久远,无从稽考;或由于往事不堪,羞见后人,不得不加以文饰。故诸多文明之原初,皆为神话传说。然传说中颇有史实之影,往事之踪往往藏其字里行间,有待后人钩沉。

三、拓跋力微与沙漠汗

一般认为,拓跋之史自力微以后可目之为实录。

拓跋力微生卒年为174年至277年,享寿104岁。力微生活的年代经汉末历三国至晋初,跨越时代颇长。

力微在位时,统领部落,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势力颇大,深为晋患。《晋书·卫瓘传》记载:于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

卫瓘离间力微,《序纪》有载。即沙漠汗事。沙漠汗为力微之子,尝质于晋,后归国。因其雄异,为卫瓘所忌。故瓘贿赂力微国中大人,使之进谗,以至沙漠汗被杀。后力微颇悔,然已无济于事。

五十八年,方遣帝。始祖闻帝归,大悦,使诸部大人诣阴馆迎之。酒酣,帝仰视飞鸟,谓诸大人曰:"我为汝曹取之。"援弹飞丸,应弦而落。时国俗无弹,众咸大惊,乃相谓曰:"太子风彩被服,同于南夏,兼奇术绝世,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国诸子,习本淳朴。"咸以为然。且离间素行,乃谋危害,并先驰还。始祖问曰:"我子既历他国,进德何如?"皆对曰:"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是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惟愿察之。"自帝在晋之后,诸子爱宠日进,始祖年逾期颐,颇有所惑,闻诸大人之语,意乃有疑。因曰:"不可容者,便当除之。"于是诸大人乃驰诣塞南,矫害帝。既而,始祖甚悔之。帝身长八尺,英姿瑰伟,在晋之日,朝士英俊多与亲善,雅为人物归仰。后乃追谥焉。(《魏书·序纪》)

四、拓跋悉鹿时期的“诸部离叛”

拓跋悉鹿为力微之子,在位期间发生“诸部离叛,国内纷扰”之事。究其原因,源于力微末年。

乌丸王库贤,亲近任势,先受卫瓘之货,故欲沮动诸部,因在庭中砺钺斧。诸大人问欲何为,答曰:"上恨汝曹谗杀太子,今欲尽收诸大人长子杀之。"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此即“诸部离叛,国内纷扰”。亦可证《晋书》卫瓘离间边部之实也。

五、拓跋部的“援晋”军事行动

西晋之末,胡羯肆虐,北土沦陷。刘越石周旋诸胡之间,呼吸狼狈。苟晞、王浚辈先后为石勒所灭,而晋廷难援之手,时局正如琨所言:“自东北八州,勒灭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晋书·刘琨传》)”琨之境遇,可想而知。

于时,晋臣常引拓跋为援,诸史均有记载。

十年,晋惠帝为成都王颍逼留在邺。匈奴别种刘渊反于离石,自号汉王。并州刺史司马腾来乞师。桓帝率十余万骑,帝亦同时大举以助之,大破渊众于西河、上党。(《魏书·序纪》)

惠帝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于晋阳为匈奴所围,索头单于猗驰遣军助腾。(《宋书·索虏传》)

此为拓跋猗㐌之援司马腾也。刘琨亦多得拓跋之助。

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铁弗刘虎举众于雁门以应之,攻琨新兴、雁门二郡。琨来乞师,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将骑二万,助琨击之,大破白部;次攻刘虎,屠其营落。(《魏书·序纪》)

晋永嘉六年,并州刺史刘琨为屠各胡刘聪所攻,索头猗卢遣子日利孙将兵救琨于太原,猗卢入居代郡,亦谓鲜卑。(《南齐书·魏虏传》)

注:《序纪》所书平文皇帝即拓跋郁律,《南齐书》所谓“日利孙”者或就是郁律?

此拓跋猗卢之援刘琨也。猗卢为沙漠汗之子,拓跋猗㐌之弟。猗卢后又多有援晋之事,故刘琨尝言:“以并州单弱,吾之不材而能自存于胡、羯之间者,代王之力也。”(《资治通鉴·晋纪十一》)

六、前秦灭代

《序纪》载前秦灭代之事颇含混。

三十九年,苻坚遣其大司马苻洛率众二十万及朱彤、张蚝、邓羌等诸道来寇,侵逼南境。冬十一月,白部、独孤部御之,败绩。南部大人刘库仁走云中。帝复遣库仁率骑十万逆战于石子岭,王师不利。帝时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国人避于阴山之北。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不得刍牧。复度漠南。坚军稍退,乃还。十二月,至云中,旬有二日,帝崩,时年五十七。

此《序纪》之言。然参之别史,则记录颇有差异。

《晋书·苻坚载记》记前秦灭代事:

坚既平凉州,又遣其安北将军、幽州刺史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幽州兵十万讨代王涉翼犍。又遣后将军俱难与邓羌等率步骑二十万东出和龙,西出上郡,与洛会于涉翼犍庭。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洛等振旅而还,封赏有差。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宋书·索虏传》记载:

卢孙什翼鞬勇壮,众复附之,号上洛公,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其后为苻坚所破,执还长安,后听北归。鞬死,子开字涉珪代立。

《南齐书·魏虏传》记载:

太元元年,苻坚遣伪并州刺史苻洛伐犍,破龙庭,禽犍还长安,为立宅,教犍书学。

诸书比对,可证《序纪》之失。盖苻坚灭代,什翼犍被执往长安,其孙拓跋珪迁于蜀地。什翼犍亡后,燕凤议于苻坚,将故代之地交由刘库仁、刘卫辰分统。待珪成人,扶其为故地之主。

注:《晋书》、《宋书》、《南齐书》皆称拓跋珪为什翼犍之子,误也。盖珪父为什翼犍子,名寔。寔早亡,其妻贺氏为什翼犍所纳。故诸书谓珪为什翼犍子。可参看田余庆《拓跋史探》、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附:北魏世系表——神元至道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个神秘消失的民族,这是一个将文明刻在石头上的民族,但消失不是消亡,是民族融合、和谐的开始。 鲜卑民族就如同星...
    群群阅读 3,994评论 10 11
  • 五胡各部落,鲜卑部最大,因为匈奴自从归降汉朝后,聚居在并州;乌丸久居边塞,不再向北面扩展;朔北的广袤土地,全被...
    唐宋丶阅读 854评论 0 6
  • 摘要: 现存的北魏墓志材料中,对北魏国家国号的称呼主要有“代”与“魏”两种,以高祖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界限,呈现出“代...
    叶文轩阅读 2,026评论 1 3
  • 题记:魏燕纷争,本是同根。鲜卑族同时强大的有慕容,段氏,拓跋,宇文。 1.燕国 慕容姓是鲜卑族的姓氏,鲜卑分为中、...
    木杉bin阅读 858评论 0 2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86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