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罗杰斯的那句“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没错,也许人生就是一场且行且珍惜的漫长修行。在这期间,难免会遭遇困顿,途径迷惘,陷入执念的怪圈中难以自拔。但是,当在一个霞光微醺的清晨,默默回首,你会发现,所有的伤疤都已愈合,所有的黑暗都已消散。
镜头一:你不必将梵高画满全身,因为你就是浪漫本身。
人若木桶,生而存在长短板,有人困扰于自己的短板想要尽力弥补它,也有人轻轻侧放于斜面上便不再受短板的约束。这两种对待短板的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但事实上存在短板未必是坏事,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短板不短,当我们转换视角时,它能够成为我们发展的契机。短板的存在看上去就像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绊脚石。然而格哈德里希特在《形象的模糊》一书中提到,“当今人们信奉的事物就是‘标准’,一旦‘标准’转换,效果会比任何变形都来的强烈。”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或是碰上时代概念更替等改变木桶放置的角度,没准绊脚石摇身一变成了垫脚石。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它以“用心一也”的方式积极应对短板,是它从自己的生命的深层解读之中获得的方式,然后将生命燃烧成地底爬行的暗火。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自我博弈的过程,而长短板就是手中的牌,如果精于安排,未必不会迎来一个精彩纷呈的牌局。
镜头二:你不必被情绪所绑架,因为你我山巅自相逢。
我们只要还在这个世界生存,就会遇到各种事情。于是,我们太容易调动起全身的七情六欲,愤怒,抓狂,担忧,恐惧。但是温暖的阳光终将会与冷风和解,温柔的夕阳会与白昼和解,而我们也终将会与我们的情绪和解。
在电视剧开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背包装满了压抑而又充满无限可能的童年,一个麻袋装满了脆弱而又珍贵的亲情,一个箱子装满了酸甜苦辣的生活,一个高压锅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独特的故事,这些无形的东西全都化作了有形的事物来承载他们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在剧中,陶映红和司机带着对这个社会的厌恶拉着整车人奔向无尽的黑暗,而肖鹤云和李诗情怀揣着善良和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解救整车人的生命。前者因为被绝望厌恶等极端情绪控制而酿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后者也并不是空有一腔见义勇为的热情。就如肖鹤云所说的那样“善良不是廉价的美德,它要跟能力相匹配的。”
终有一天,你会和自己和解,咽下所有的脾气,磨平一身的棱角,笑着面对曾经讨厌的人和事,变成一个不动声色,心中却有一片海的人。
镜头三:不必默默舔舐旧伤,因为自愈过后便是蜕变。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快乐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诚然,红尘中的每一支生命都是沙漠中缓步前行的苦行僧,而那些生命中的黑暗、梦魇,恰如影射在茫茫隔壁上的影子,步步紧逼,纠缠不休。
村上千秋——村上春树的父亲在小时候曾被送到寺院做小和尚,由于难以适应新环境,不久便被送回了家,但是“被短暂遗弃”这件事,在千秋年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疤。而后村上千秋长大后被迫服兵役,也因此参加了侵华战争。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千秋见证了中国士兵惨遭杀害的血腥场面,更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日本。然而生命的沉重,死亡的残酷,让千秋为此背上了重重枷锁。几十年如一日的清晨,千秋坚持在儿子面前,于佛前跪拜,为战争中双方无辜丧命的人祷告。而村上春树从小就继承了父亲心中的创伤和负罪感,最后村上春树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付诸于笔端,出版作品《弃猫》,开启自我救赎的生命之旅。
愿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少一些烦恼与执着,多一份释然与欢喜;少一些遗憾与痛苦,多一份豁达与感恩。正所谓:“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乱于情,不困于心,如此,甚好!”
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能够明白除了生病以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而非真实存在的。不必站在50岁的年纪,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纪,悔恨17岁的爱情。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因为万物都有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