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2 180224 17.30-18.40
书名:好好学习
篇目:复利效应
001 麦粒的故事。在刚开始的时候复利效应是很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
F=P(1+i)n。
F: future value,未来值
P: present value,现值,初期金额
i: interest rate, 利率
n: 计息期数
002 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003 复利效应导致幂律分布/头部效应/二八法则/长尾理论
01 网站的访问量:百分之二十的网站吸引了百分之八十的访问量,百分之八十的网站则只能共享百分之二十的关注。就像自己搜索引擎几乎只用百度,不喜欢搜狗、必应等,买书买东西都喜欢买有品牌且认知度较广的。回到老家,看到家里的雪饼不是旺旺雪饼,巧克力不是费列罗/德芙,果粒橙不是美汁源等等,就总觉得是山寨货,自己是断然不会购买的。
由此联想到,广告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都要花费巨额广告费做宣传的原因了吧。广而告之,被大众所熟悉并接受,打造品牌效应。个人也是如此,微缩到读书营,想要让大家了解自己,先得展示自己吧,读书记录、反思日记尽量发到群里,这也是在打造个人品牌。
02 微信公众号: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公众号可能占了百分之八十的点击量,而排名后百分之八十的公众号只占百分之二十的点击量。多数人“泯然众人”,少数人“牛到不行”。符合正态分布/钟形曲线:平均的占主要部分,极好的和极差的占少数,而且和平均值差别不会太大。如身高分布,智商分布。
03 生活中更多的事件符合幂律分布/头部效应/二八法则/长尾理论,如收入。
004 触发临界点
01 影响复利效果的两大因素:利率和执行次数。
1 利率:做A导致B后,B对A能有多大的强化作用。如房贷利率。
2 执行次数:麦粒的故事,前面几次的差别是不明显的,越在前期,其差别越不容易察觉,只有执行的次数足够多时,复利的效应才能发挥出来。
02 怎样成为那靠前的百分之二十?
1 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这样的事。如读书,写读书记录、反思日记。
2 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思考更深入,不流于形式,读书后写读书记录,写下来。
3 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重复力。增加频次,养成习惯,每天写读书记录、反思日记,并在群里打卡。
03 难点:复利效应在前期的效应很不明显,很容易因没有成就感、看不到效果而放弃。
只要坚持提高利率(思考深度)和执行次数(打卡次数),一定会有达到临界点(登上猫叔公号成为文章主角)的时候。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阔。
1 坚持写读书记录、反思日记,并打卡到群里。坚持做吧,不急于求成,慢慢来。
2 坚持每月发工资后定投,虽然钱不多,但积少成多,鹅会慢慢长大。
把眼光放长远,五年后,十年后,相信自己终将能享受到复利效应带来的威力。
04 六度分隔理论:一个人想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肯定可以通过六个人认识到他。
每个人平均有150个朋友(一度人脉),150的六次方,人数足以覆盖整个地球。
应用六度人脉的关键在于,让你的信息传递到下一度人脉那里。一传十,十传百,以依此类推,迟早触发临界点。所以还是得先展示自己,至少把读书记录、反思日记发到群里并保存在石墨文档,否则被人/管理组看到的机会都没有,何谈登上猫叔公号成为文章主角?
005 用复利的思路思考生活
01 拓展人脉的关键:
1 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利他。让他人看到,也是一种利他,说不定某个点就能给人以启发。没有时间做那么多利他之事,那就从小事做起,力所能及。
2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发出来。
02 对于没有太多钱的年轻人的我们,真正有复利效应的不是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而是投资于个人学习、自我成长、能力提升方面。
有点矛盾了,努力平衡吧。想起猫叔、彭小六的成长故事,赛男打拼十年没有存款甚至众筹资金用于学习。做不到那样的魄力。有家有娃的牵绊吧。钱要存,个人成长也同步进行,只不过,速度会慢太多。慢就慢吧,不急于求成,慢慢来,每天行动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要舍得花钱在个人成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