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Peter老师的《了凡生意经》年度大课的直播,虽然昨晚手上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但还是基本听了全程,那是因为对《了凡四训》的喜爱,对Peter老师课程价值的认可,对自己是万人共修《了凡四训》联合发起人的那份责任。

也说明了任何事“为什么做,比怎么做更重要”的观点。为什么做是动力,怎么做是方法。
昨天近五个小时的直播,我也收益很大,从下面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01.能量越大的人越谦卑;越谦卑的人能量越大

Peter老师说前几年就想讲《了凡四训》,但总觉得能量不够,经过这几年的做实事和能量的积累,能量上来了,信心也足了,讲的深度和维度都不一样了,这也足以体现了Peter老师对待人、事、物的那份谦卑和负责任的态度。
谦卑本身就是一种能量,是一种内在力量。是事情成功的助推剂;是链接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29号30号参加公司的学习,分享嘉宾是太阳神集团副总,他是来为我们赋能的,可他却谦虚又真诚的说是来跟各位老师学习和取经来的;他谈到新、老浙商的4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说遍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做到千方百计;他还谈到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迟总谦卑处下的言语和行为循循善诱,让在坐的每一位肃然起敬。

还有我们的董事长,昨天在会议现场为我们所有人做产品的示范,对产品的那份喜欢和自信无以言表,对每个产品的示范及其原理分析的明明白白,让在场的所有人看见了董事长的那份能量和谦卑,同时在场的每一位也为自己是盛行善的新太阳神人而感到自豪。
所以昨晚Peter老师的直播,讲到修谦德和生命能量时,我特别有感触:能量越大的人越谦卑;越谦卑的人能量越大。
02.学习《经典》是要践行《经典》,传承《经典》

学习经典是要践行经典,传承经典,但不是《经典》需要我们传承,是我们需要一部《经典》来支撑我们的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品质,活出绽放的人生。
Peter老师说:我们需要一部《经典》支撑我们生命的深度和厚度。因为《经典》其实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他是有力量和驱动力的,学习《经典》,用好《经典》,拿到《经典》的力量,践行《经典》的核心思想,身体力行做好自己,成为身边人的榜样,成为孩子的生命范本。
今天早上,我组建的万人共修《了凡四训》小群,里面的刘明老师就分享到,他学习《经典》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孩子也超级孝敬;女儿还说:努力学习就是,我自己会写的作业,会唱的歌,会画的画,我也要教会别的小朋友。刘明老师自豪的说:女儿才几岁,就懂得了这些。
你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会差到哪去呢?这样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叮嘱他来学习和写作业吗?完全不用,是吗?刘明老师也深深的知道,这是他学习《经典》,自己身体力行的结果。
我们盛行善公司主张“商道之路,文化先行”。
公司以文化为核心,因为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用圣贤文化来分析判断人、事、物,用圣贤人思维来解决问题,会变得轻而易举;公司是以生命为基础,从事健康事业首先是站在生命的维度去落地,去助人健康,去引人走向五福人生;公司以劝善为目的,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让更多人归正向善,让孝道、善业可传承复制;让善良和信仰变成看得见的财富。
公司的文化就是出自《了凡四训》,就是在践行这部经典,所以公司的文化也是一种可传承的文化。
也正如人说:真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形式,而是能认真的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也不执着当下所做的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也正如我们做公益也一样,真正的公益人也不追求公益的形式,而是用一颗公益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包括工作和家庭里的家务,或是生意。
03.动念帮人能量大,动念求人能量低

阻碍我们做事的,往往是内心有恐惧,没有信心,做事情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而诵读《经典》是可以消除恐惧,提升信心和能量的。而做成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底层原因是,看我们动的是什么念头?
Peter老师说:动念帮人能量大,动念求人能量低。这一点我们大部分人都有感触。念头不同,能量不同,内心力量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Peter老师说:提升心性能量,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把求人的念头转变成帮人的念头。
就如前几天Peter老师发起万人共修《了凡四训》,因为老师动的是帮人的念头,老师看到太多人的生命缺少深度和厚度,生命状态是焦躁、忧郁和不安,太多人需要一部《经典》来支撑生命的深度和厚度,所以发愿:直接深度影响帮助100人,间接影响帮助10000人。正因为动了这样的一个念,发了这样一个愿,所以很快就招募了几十位联合发起人;很多联合发起人也正因为动了帮人之念,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共修小群,并且乐此不彼的在小群里同步老师的课程和直播,以一颗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的公益心,帮助着相信和支持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带着一起学习经典文化,传承经典智慧。
又因为我们动的都是帮人的念头,所以不会在乎群里的鲜花和掌声,不在乎自己的付出有没有回报,只在乎自己当初做这件事的初心和念头。
平时我们很多人在选择事业时,也只考虑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赚快钱,而不考虑这份事业是不是能够帮助到别人,是积累福报还是损福报的。现在很多人就栽在发心上,投资这个币那个网,最后输得血本无归。这也是念头的问题。
再比如,我们在谈合作和生意的时候,如果动的只是成交的念头,往往很难成交。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站在对方角度,如果真正的是想帮助对方解决某个问题,那成交也会如呼吸一样简单的。
因为动念帮人能量大,能量大信心足,成交也会是自然而然的。

写在最后
昨晚Peter老师的《了凡四训》年度大课,其实是一次播种。种下了一颗万人共修的种子,种下了让更多人来诵读《经典》的种子。
让更多人从《经典》中拿到力量,从而绽放自己的生命;让更多人往生命中注入美好念头,从而让更多人像稻盛和夫说的一样: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更干净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