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一则提到一种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看似已经理解和掌握知识了,可一做作业,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于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她理解的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比如语文课上,我们教给孩子一些生词,要想让他真正掌握这个词,就要让他思考一下,这个词在什么时候用,然后让他用这个词写一个句子。就是我们平时的造句了。而数学可能更需要思考,这个思考就是让学生去解一些实际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来更深层次地理解今天所讲的知识点。所以,同行们,我们共同来记住这句话: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第十三则: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这样看来,师生关系就很重要了。我喜欢给学生们说一句话:考试是为了更好地查漏补缺,不因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次失败而郁郁寡欢。所以学生对考试就不感到可怕了。苏老说: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他还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予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想苏老所说的评分,应该不仅仅指我们平时的考试,应当是对学生的一个整体的评价,不只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我想我们每位老师也都对此深有体会,一个孩子在不断地否定中最终只能放弃自己,相反,也许一次不经意地表扬就会让这个孩子好好学习,奋起直追。所以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