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争强好胜,但成长却充满了不自信。这就是我。
从小到大,亲戚邻居们对我的印象,一言以蔽之———“乖”,不大懂得人情事故的时候,“乖”这个字特别受用,明明有异类的想法,却不得不把自己伪装成“乖乖女”,久而久之,我便成了那只适应温水的青蛙。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朝着老师喜欢的方向去回答,清晰的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选我去国旗下演讲,我写了一篇我自己觉得非常美的散文,老师立马就否决了,我不得不昧着心,改成了一篇由名人名言组成的励志文章,我站上台的那一刻,背的滚瓜烂熟的稿子,竟然完全空白,哆哆嗦嗦、结结巴巴的拼凑完内容,我发誓再也不想去做演讲。
直到多年后,我也没有勇气去参加一场演讲比赛,甚至开一场家长会都会让我担忧一周,吃不好睡不着,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讲大的道理,直到一周前,学校通知我要做一个教学经验交流,要求是:切忌空谈大道理,要接地气。这么多年,上台就是谈大道理,说到接地气,竟然不知如何开口了,整个周末,我都在脑海中翻来覆去搜寻,那就从自己的实际做法去讲吧!
Ppt准备了5页,讲稿是1页半,上台前还是一如既往的背稿子,并计算好了时间,3分钟结束,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小算盘”很合理。
然而,上台一分钟后,就发现自己已偏离预设的轨道,朝着另一个方向奔去,我已经完全脱离了稿子,而这一次恰恰相反,并没有磕磕绊绊,我开始滔滔不绝,我一面在台上迅速组织着即将迸出的每一个字眼,一面在心里惊叹自己的变化,与其说是脱稿,不如说是自由发挥,完全摒弃了自己精心打造的稿子。谈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谈到大语文这个蓝图的时候,我想我很久没有做过这样的演讲,对于语文的美好,对于文化的熏陶,对于生活美的向往,对于自己批判性的特点,我可以畅所欲言。
不讲大道理,如此接地气的我终于活成了一个有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