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博弈:甲和乙在路上捡到了一百块钱,甲有权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如甲提出:“我60你40,我80你20。”不管什么样的方案,只要乙接受了,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分配;如果乙不接受,这个钱就会被交给警察,两个人谁也得不到什么东西。在这个假设的背景下,甲应该提出怎样的一个分配方案呢?
已经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公正、公开、公平”已经变成了大会小会、各类官样文章里面的常见口号。以前,我们成天挂在嘴边的话,到底有和意义?我们是否被“公正、公开、公平”的对待?可能,没有几个人认真去较真过。
公正是目的,公开是过程,公平是结果
人到30多岁了,再重新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开始一份全新的工作,我以前一直说是想去换个环境试试看,说不定生活会是另外一种状态。但心底里,可能还是对以前工作的一种不满吧,因为,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不太可能得到真正公平的结果,当然,事情的决策过程也不可能是公开的,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公正。潜规则,暗箱操作,前途充满了各种未知。
我记得我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是很短暂的,虽然这也是一个多方权衡、理性考虑的结果,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领导越是在挽留的时候我的意志就越是坚决,到最后就是觉得无论我会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也要做出这样的觉得。神经科学现在已经发现,我们可能存在着一种叫做“心理收益”的东西,当我们一次次的面对实际和“预期心理收益”不匹配后,大脑中的“纹状体”就会被激活。在某一个时刻,当纹状体被激活的程度特别高的时候,就有了激烈的反应,更多的不是理性而是为了获得这一行动带来的快感。可能,当我在更领导最后摊牌,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候,我应该也是有快感的。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干什么事情都会在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置一个“心理收益”,虽然不一定合理,当时肯定是基于自己角度去衡量认为最公平的一个结果。当结果不匹配的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报复情绪在心底滋生。工作中,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得到公平的结果呢?怎么才能避免被不公正公开的对待呢?怎样才能够将不公平对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首先,我觉得就是要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具体问题,尽可能的目的公正、过程公开。在任务的设置和分解时,就要充分公开,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对工作直接进行安排。常常听身边的同事抱怨说“老实人多干活”,“吃亏是福”,这其实就是一个不公平的结果。如果在任务分解之前,大家对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后认领了工作,就不会有明显的不公平,及时有也会表示认可。
其次,我们在工作中要找到适当的互相限制制约的方式。同样是捡到钱的这个博弈,如果由甲制定分配方案,由乙先进行选择,那样的话,甲自然就会从乙的角度去思考,做出一个公平的方案。
当然,再完善的方案,都不一定能到达我们理想的结果,出现了不公,虽然大家都认为不会得到绝对满意的补救方案,因为最好的方案就是他的“心理收益”,这个时候,谈话就非常重要了。反正我的经历是如果你拿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许诺这这个时候,可能只会适得其反,迎来更大的反弹报复心理。最好的,就是拿出确实可行的最大的诚意和行动来进行补救,如果实在还谈不妥,可能也不会太尴尬,至少不会反目成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