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怎么样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以前年轻,不敢说,因为经历少,怕说得不恰当,污人视听。时间长了,心里一直追问着自己,渐渐地有了一点认识。因为见识过了能说两句能写几个字的老师;也见识过了一字不差流水账似的授课;还见识过能娓娓道来余音绕梁的讲解。
于是我的困扰冲破了重重云雾,逐渐明晰起来了。我越来越觉得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有“七善”:善心、善读、善学、善教、善写、善悟、善说。
我认为好的语文老师他首先一定是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他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了教育好学生,他会不辞辛劳。
他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应该是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积极进取,让他能克服任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探索。即使克服不了,他也会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坦然面对。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他不会气馁,不会消沉;他不会抱怨,不会不满。他能承受打击,能承受失败,至少不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不仅如此,这种良好的品质还会感染周围的同事,更能够影响他的学生,这也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高境界吧!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物质的社会中,能够承受挫折和委屈,并能够保持一份平和和一份坦然确实很不容易啊!
有人说过,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学贯中西,无所不晓的杂家。好的语文老师必定是酷爱读书的。他一定最喜欢读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古今中外,无不涉猎,但是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书。
他应该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要不他的课堂能够旁征博引,顺手拈来;要不他的讲解会精彩绝伦,回味无穷。他一定深知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一定还会喜欢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这是提高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必须做的功课。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阅读广泛,视野开阔;他满腹经纶,谈吐文雅。他一定有一种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社会不断进步,好的语文老师必定与时俱进。他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更新。他必定不会满足于现状,不会原地踏步。他向同行学习,学习好的授课方法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也向学生学习,学习处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他还向书本学习,学习前人的理论和经验;也向今人学习,学习新的技巧和理念。
因为他知道,不断学习就是不断积累,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创新就是不断进步。所以学习实际上是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