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晚上做事回来,和我说“老龚的岳母去世了,你问问周围有人去吊香不?”
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有人去世了,会停放在家中做三天三夜的法事,请来和尚道士念经超度死者亡魂。而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以及死者儿女们的亲朋好友都会趁这三天,买鞭炮和花圈去做法事的灵堂,拜祭死者,叫吊香,也叫看老。
老龚是老公一个玩得不错的朋友,他以前租房在我家斜对面做太阳能生意,现在在老家修了房子,将生意搬到新修的楼房那里去了。他这个人重义气,和周围邻居关系不错。但也有一些邻居表示没什么人情往来,加上老龚的岳母家比较远,有几十里路,他们说不打算去。
我和老公说我们两个去算了,老公又说两人去不知道他们那边的风俗,怕闹笑话。我想起一个和老龚住得不错的朋友,问他们去不去。那个朋友说没听到消息,知道了当然要去了,而且是夫妻俩一起去。正好我家的车是能坐四个人。
在他们家门口等他们关门,另外有两个邻居听说后表示也要去,说自己的父母去世欠了情,一下子后排两个人坐着宽松的位置,再加上一个胖胖的大妈和另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将后排座挤得坐不下。我只好将副驾座位让给胖男人,我们四个挤在后排。只有我瘦小一点,就挤在一个角落里,他们三个一前一后坐着勉强挤下。
虽说一路都是柏油路,但路上弯道多,路途也远,路上上上下下车辆也多。几个人一路说说笑笑也不觉得无聊。大家在路上谈论虽说相隔只有几十里路,但毕竟隔了县份,不知他们那儿风俗是否一样。
胖大妈六十多岁了,说她还是二十几年前到过这儿了,她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说变化真大啊,她那时是骑一个自行车到这边一个很出名的寺庙为儿子的婚姻求签来的,现在孙女都十几岁了,那时都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呢!
老公笑说“等下要老龚给你一个见面礼,这么多年没来了,等下你老在前面拜,我们跟着拜。”“你们也别太拜多了,将人家老岳母拜活了,老龚可饶不了你们的。”坐副驾驶位置的男人开玩笑说。
说笑间,有人说“到了。”只见前面扎了一个大灵棚,挂了一些纸扎的白花。老公将车停靠路边,一行人下车来,朋友老龚和他老婆看见我们的车早迎了出来,一个劲说大家真看得起他,这么大老远跑来。
原本农村为了环保是禁止红白喜事放炮的,但不知这儿的风俗,还是买了炮,朋友接过鞭炮说这儿也一样禁止燃放鞭炮。朋友将我们引到遗像边拜祭,也是连拜四拜起来,然后直接将我们引入后厅。明明灵堂就在旁边,死者遗体也摆在灵堂中,却没有到遗体前拜祭,我觉得好奇怪。
在后厅,也没有人作陪,有人端来热茶,朋友陪我们坐着,既没有人来筛酒,也没有水果干盘招待。朋友的老婆上楼去提了一袋水果瓜子下来,大概是他私人购买的一些果食之类拿来招待我们,旁边几个小朋友一涌而来,这个拿一个香蕉,那个抓一把瓜子,朋友觉得很不好意思,说我们这大晩上的跑来,没有好招待,很过意不去。大家都说没关系的。
我们喝了热茶,赶紧拿了份子钱给朋友,然后告辞出来。
胖大妈一上车就说,这儿的习俗好奇怪啊,一点也不和我们乡俗一样,人去世了,不是拜祭死者吗,怎么连个陪客也没有,也不像我们这儿,由陪客领着先去死者遗体前告别,围绕灵堂一圈,再来遗像那儿跪拜,也没有酒水招待客人,怪不得我们这儿老人去世要花那么多钱,一桌要摆七八个水果干盘,还有烟酒,一天要招待许多客人,几天下来确实花销太多。他们这儿真的好简单,连陪客都省了。
大家听大妈一路说,都纷纷附和,只是相差几十里路,这乡俗差别还是挺大的,我们这边老人去世了,确实热闹,花销也大许多,其实,像他们这种简便的待客之道更好,更节约。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胖子男人说他女儿嫁的地方,风俗习惯也不同,虽是一个县城,是另外一个镇的,上次她女婿的爷爷去世了,先将老人停在家中十天,亲人们该干嘛干嘛,直到十天后,才通知亲戚朋友,在那天请客祭拜老人。有人质疑如果大热天也是这样么?胖子说大热天放冰棺里面,也是一样的。
真是不说不知道,各处地方在亲人去世这件事上差别这么大,那么别的像结婚这样的喜事,也会有差别的,看来还是要多到外面走走,看看各处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