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看书学习到一个新的概念,总是模模糊糊的状态,即使想懂的更深一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一次看李叫兽的文章,他这样举例:人的爬虫脑控制着欲望,这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我们在讲大脑时也讲过这一点。如果我遇到了某个现象,我会寻找它究竟能被哪些理论解释,如果找不出5个现象我不会罢休。
比如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视觉化」,按照李叫兽的意思,就需要找到至少五个现象,才算彻底理解。
1、当年,苹果发布ipod这样的新生产品,并不是采用“小体积大容量的MP3”的宣传文案,因为这样并不吸引人。最终,宣传文案是这样的: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人们看到这样的文案,一下子就能看到一幅视觉画面。
2、互联网崛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期间,很多投资者和创业者疯狂的送进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可是,却很少有人把这样的现象视觉化,直到雷军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最终,引发很多人开始思考:我和猪不相上下,我应该也可以飞起来。
3、再比如一款高灵敏度的体重秤,让你来介绍的话,也许只会说“高灵敏度”,别的也就没了;如果换成视觉化,可以是:一杯水可感知的重量。
4、有一个关于旅游的广告文案,可能有的人会说“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平淡无奇,无法激发别人想去旅游的欲望。视觉化后,就是这样的:“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怎么样,看到这样的文案,是不是相冲突办公室,立刻想去看看文案中的景象。
第五个现象就不说了,等你自己去挖掘,将你看到的第五个现象放在评论区。
其实,在想到第三个现象的时候,我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视觉化」这个概念。按照此法,理解其它概念也会比较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