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物,她绝对不是影视剧里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除了哭哭啼啼就是吃醋耍小性子的“病西施”。读《红楼梦》次数越多,越对其产生无尽的爱和欣赏。一直觉得《红楼梦》最动人的地方恰恰在于细节处,特别是让我们唏嘘不已的宝黛恋。宝玉和黛玉可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这样直白的话,但是细节处的惺惺相惜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七十回贾政外出归家,大观园里的姐妹们都帮着宝玉“补作业”,其中缺不了黛玉:“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扯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是钟王蝇头小楷。“紧接着,宝玉更是发现“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读到这个细节,我深有感触。宝黛不仅分享着前世的缘分,今生相似的价值观,连字迹都是相似的,正如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而宝黛,原本就是一路人。
在众姐妹“枪手”中,林黛玉是贡献“作业”最多的。她“熬了好几个晚上”,“赶出五十篇蝇头小楷”给宝玉。以林黛玉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四十回后,一天不如一天,她此举是不亚于“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黛玉对宝玉的爱,是深沉中不乏柔情。虽然她会在言语上和他恼,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她如飞蛾扑火一般,全力以赴,奋不顾身。
关于宝黛之恋,描写最直接的是第四十六回宝玉的内心剖析:“只因他虽说与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方面说出。”这也可以说是前八十回雪芹对宝黛恋的总概括。宝玉像一切恋爱中的男孩一样,“每每说话间造次了,接不下去,心中一急,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念为悲,早已滚下泪来。“
黛玉的反应则是“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最后两个人是“不免无言对泣”。一直觉得这是宝黛恋中特别动人的一段,两个深爱着对方的人在一起,连语言都是多余的,“对泣”的泪,是对彼此的深情和心有灵犀。
黛玉在和宝玉的交往中有其任性、苛刻的一面,却是宝玉独一无二的知己。宝玉考虑如何回复妙玉的帖子时,想着“若问宝钗去,他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于是他“袖了帖儿,径来寻黛玉”。可见在宝玉心里,他是无比地信任黛玉,所以他会和其分享在当时被称作“禁书”的《西厢记》,会和其商讨写给晴雯的祭文……他知道黛玉懂他。宝黛就像二十九回贾母所说得那样:“不是冤家不聚头”,而冤家在古代便指的“夫妻”。
多数读者觉得黛玉事不关己,不理俗事,目中无人。但是在迎春的奶妈被查出赌博时,黛玉“和探春等人一起在贾母面前为其求情,又一起相约去安慰迎春”。
受《葬花词》影响,大家觉得黛玉是个过于悲观的人。其实,黛玉在众姐妹面前是十分活泼幽默的:她会在惜春商量作画时,提出“携蝗大嚼图”,“逗得众姐妹哈哈大笑一团”;她会和湘云开玩笑,说她:“孙行者来了”……七十六回,当湘云触景生情悲观消极时,黛玉安慰她道:“事若求全何所乐”。短短七个字,却体现了黛玉的豁达乐观。甚至当湘云无比忧伤地说:“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就有许多不遂心的事”时,黛玉却笑道:“不但你我不得称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皆不能各遂其心者……”黛玉伟大的地方在于她能看到别人的不幸,并去理解他人的难处。
宝琴来到大观园并受到贾母的宠爱,所有人包括宝玉在内都以为黛玉会为此吃醋多心,但她却对宝琴很亲热友好,“赶着宝琴叫妹妹……如亲姐妹一般”。
有读者说黛玉任性不好伺候,但她却是个连身体需要,要个燕窝都怕生事的人。对待女婢紫鹃,她表现得像是朋友而不是主人,甚至她能虚心地接受紫鹃的批评:“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是有七分不是。”
黛玉,一个像诗,像花般的精灵,向我们展示着她身上的真、善、美。这也是她身上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