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家过年,带一麻袋100元大钞分乡亲,她却耍大牌、嫌脏”——这标题够劲爆!
人家强东给你钱,不感激涕零,还嫌脏,这谁啊?看完了新闻内容,才知道又是赚人眼球的“标题党”。耍大牌、嫌脏的并不是强东的乡亲,而是另一“名女人”,回老家不够接地气,没强东这么亲民。以“名女人”的高冷衬托强东的可爱——这软文值多少钱呢?
其实吸引我看下去的并不是这个噱头,而是“带一麻袋100元大钞分乡亲”!
我不是感念他的“富不忘本”,而是恶心“暴发户式”四处撒钱的丑态。
实际上新闻内容并不是这么回事,强东还是有素质的,没有随意撒钱,是把钱送给上了岁数的老人。
大衣哥的故事告诉我们,随便送钱只会助长好逸恶劳的恶习,不劳而获的习惯一旦养成,人的品德也就没了保障。所以那种撒钱式的善举客观上助长了好逸恶劳和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对人的道德是一种伤害。
在全民抢红包的狂欢盛宴高潮不断的时候,说“不劳而获”四个字似乎不合时宜。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打着“玩”的旗号,别的就都无所谓了。
这样一个故事,好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吧。
战争过后,乞讨者很多。某户尚能温饱的人家也接待了不少乞讨者,与其他施舍者不同,男主人会对乞讨者说,“我有一些工作请您帮忙,可以吗?”
“尽管吩咐!”垂头丧气的乞讨者眼中有了光彩。
显然,战火初熄,工作是不好找的。乞讨者按照男主人的要求,将屋子左墙角的一堆木柴扛到屋子的右墙角。他得到了一块面包和其它一些吃的,有了力气的乞讨者继续前行。
儿子很奇怪,木柴放在左边跟放在右边有什么区别吗?
得知爸爸交给第二个乞讨者的工作是将刚搬到右墙角的木柴再搬回左墙角时,儿子更奇怪了。
“爸爸,你直接给他们面包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让他们做一些没有用的事呢?”儿子终于忍不住问道。
“孩子啊,你还不懂,除了面包,尊严和勇气,才能让他们走的更远。”
这个故事我一直记得,付出劳动得到报酬是正常的规则,简单的施舍会养成乞讨者懒惰和不劳而获的习惯,这个习惯会毁了一个人。
故事中的男主人是睿智的。今天你免费施舍,明天还得这样做,不然的话,被施舍者便会心生不满,偷、抢甚至谋财害命也不是不可能。对乞讨者来说,得到食物却没有失去尊严,也没有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爱,需要智慧。聪明人的爱利人利己,不理智的爱害人害己。
一些不会教育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养成孩子不劳而获的习惯,他们长大后“啃老”啃得理直气壮。咱们看到父母的可怜,其实是他们错误教育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已。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孩子变成这种无用的废物之前,你怎么劝说,那些父母都不会听的。
再说红包盛宴,马云本可以想的远一些,把红包设置成有奖问答,会让人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培养全民族好学求知的习惯。设置为好友推荐才能领,至少也能培养团结友爱精神,让人知道朋友的重要。
或者设置为游戏过关模式,也能培养一下挑战意识。至少是让人感觉,这钱是我用劳动换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
现在呢,大多数人觉得,你赚大家的钱还给大家是应该的。红包大的会兴奋一阵,庆幸自个儿运气好,红包小的会哀叹运气不好,甚至会骂娘。试问,有谁生出感恩之心了?
强东送钱给老人,那是弱势群体,再加上奶茶妹助阵,满满的温情正能量。突然觉得小马子确实需要美美容啦。
“动动小手,几块钱到手”。感恩之心没养成,不劳而获的意识却在潜滋暗长,这风气蔓延开来,危害可想而知。
从本质上说,马云的撒钱行为也不是那么纯粹,不过是为了培养大家用支付宝付账的习惯,与微信支付进行市场竞争而已。
既然是商业行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自然就退居第二位了。
有时在车站广场等处,会发现一些身体健全的人以乞讨为生,貌似很可怜。我的母亲七十岁,身体状况完全不如这些人,但仍然没有脱离劳动,对比之下,我怎么会施舍给这些人呢?
一个人在未成年的时候中过某种彩票大奖,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他会把幸福寄托在偶然的事件上,忘记了踏实勤奋才是正常的成功之道。
圣诞老人送孩子礼物,会查看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名单,好孩子有礼物,坏孩子没有礼物。相比漫天飞舞撒红包,还是圣诞老人更可爱些。
马云撒红包,那是他的自由,可是对我们来说,那三块两块,那十块八块,真那么重要吗?钱,是好东西,老少皆知。但我们能不能矜持点,不去扫那个码,至少有一部分人矜持一些,谨守“不吃白食”的观念,不为两块钱折腰呢?
想起了排长队买二斤便宜鸡蛋的老太太,想起了抢商家撒在地上小礼品撅起的屁股……扫马云红包的不会鄙视他们吧?
劝告马老板,有钱别任性,红包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