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谈创业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启发

    最近刚完成一篇文章,借着熬瞎眼阅读汗牛充栋般量级的各类资料的余温,也谈谈创业理论对实践创业的一点点启示,祝创业路上的男女勇士们少走弯路——不贩卖焦虑;不灌输温暖鸡汤,只求成熟冷静的反思自己!不求好大喜功,不陷悲观谷底,只求理性抉择自己的人生。


   一提及创业必先想到的是创业明星、财商巨贾、商界领袖的指点江山等亮瞎了一众草民们的“钛金狗眼”。除了瞻仰便是心心念念的渴望,发自肺腑的渴望。


    来来来掀开商界巨擘们的身影。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创业浪潮席卷全球,因此诞生很多耀眼的创业明星公司和全新的业态行业。如:脸书的横空出世让人叫绝;爱彼迎的共享经济又令人耳目一新;苹果的发展一度演绎成业界神话;亚马逊的股价市值又傲视全球。

     看看看新创企业的发展状况。 Barringer对本国每年成立的约七十万家新企业的调查显示,只有3.5% 实现了快速成长壮大。美国技术型新企业在五年后存活率仅有 20.9%。而在我国,根据《科学时报》2006 年8月7日的报道,70% 的企业存活时间低于1年,平均企业寿命不足3年。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2005年的研究,我国新企业中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能力的比例不足 3.12%。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创业观察(GEM) 2002 中国报告》,我国的创业活动是以生存型为主的(约为 60% ),我个人感觉,如果按照目前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的异动性来看,这个指标或许还要高。而 GEM 成员国平均水平是以机会型为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创业活动目前更多的还是集中于现有市场, 对新的市场和新的产业的开拓不足,这就降低了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最早的创业学术的研究中,创业者的个性特征通常是研究的核心,单单把视角关注于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如同是影视剧中的主角们个个自带光环,自有化解一切危机或困境的气场,说实话,笔者我看着都来(嫉)气(妒),其实现实中的创业远远比这更残酷和悲剧。如同幸存者偏差理论所揭示的,失败者连发言和言说的机会都没有……

    所幸的是,理论界也逐渐意识到个性特征对于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是长期的,而创业活动相对短暂,因而用个性特征来解释创业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创业研究的核心已经由创业者转移到创业过程本身。对这种互动关系作了较为详细地说明:创业是一个充满变化、新生者随时出现,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不仅创造新的价值,同时改变和创造了创业个体。这一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式子来表示:

   Individual  New Value Creation

   在创业过程中,新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创业个体的知识技能、社会关系也得到了改变,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匹配的关系。基于这一观点,认为创业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创业个体以及所创造的新价值,创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不同的个体改变和价值改变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复制型创业指的是创业过程中并没有创造很大的新价值,创新个体也没有发生很多变化,举个例子,某个小餐厅经理李阿毛独自创业,创业活动是他以往经营活动的翻版。这一类型的创业,对于初学者最容易学到和掌握,也最容易实现。但面临的进入门槛较低,也就是竞争者较多,行业利润被同行摊薄,比的主要就是价格和供应渠道等。李阿毛需要的是食品品控的经验累、管理餐厅的技能(地理位置,客户定位等等)以及最主要的价格(供应链中的食材价格、产品售价等等)

模仿型创业虽然没有重要的新价值创造,创业者本身必须积极的学习使得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例如:某个公司的经理李大旺放弃原有的职位创办一个传统的餐馆,他比李阿毛多的就是对趋势的把握,以及一些人脉资源等,还有一些先进的管理技能经验等。但同样面临挑战,就是对于行业的不熟悉,这点对于李阿毛来说比李大旺更具备优势,希望这两类人能有缘结识并能换来商业合作中的默契。


现实中,遇到的合作的摩擦导致失败的创业公司或项目也不少,其实有时候项目和时机是对的,但缺乏管理团队的人和,我遇到过,比如:股东之间的利益纠纷足以葬送一家胚胎良好的公司。其实有时候创业过程中,更需要性格单纯的人去执念追求,私欲太多城府很深的人反而容易造成失败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稳定型创业能够创造出很大的新价值,尽管创业个体自身改变不多,例如工程师基于自己研发出的一个创新项目,独立创业,所经营的项目已经为他自己所熟知,很容易获得消费者。这个是目前最具备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的创业模式,现成的项目需要的资金、管理以及团队的加入等。

风险型创业,这类创业一旦成功,将引导市场环境的根本性变革,创业主体也获得很大的改变,而它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因为它依赖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甚至进入市场的时机。这种类型典型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颠覆性的创新,譬如:乔帮主神一般的存在。这个需要天纵英才的领袖型人物闪亮登场或者是资本雄厚的大鳄源源不断注资,否则任何一个个激进的冒险就足以把一般人的心理压垮,更别提在关键阶段的临危选择,背负的不只是金钱的损失,也有团队、亲人及朋友对你的殷殷期望(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理论给你的只是导向和启发,实践需要自己一步步探索和操作,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对自己能产生受益的任何机会吧。关注我一起成熟冷静的反思自己,冠毅精进自我!(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