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数据,为学生成长赋能

      2020年8月18日,有幸参加了陈蕾老师在东莞波利亚外国语学校开办的《聚焦学习数据,为学生成长赋能》专题讲座,从认识数据、创造数据到活用数据,陈老师用一个个课堂实例给我们展示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改变,展示了生本课堂的样貌。

    你心中的教学是什么?

      活动开始,陈蕾老师请每位现场老师选择一样物品,小组将物品组合摆成一幅作品,赋予其意义,分享“心中的教学”,老师们或摆成特定的字母“TJ”,或摆成文字“人”,或摆成图案“阶梯”,在分享的过程中都提到了要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培养知识能力的阶梯,培养其探究能力等等。老师们无疑都是有想法的,但这样的课堂如何实现呢,就得从学生学习数据着手。

我们心中的教学——以人为“本”

    什么是学习数据?

      要想改变理念,就得从认识数据开始。什么是学习数据?陈蕾老师提到“学习数据是由学习活动转化成的数据或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旨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是一种生成性资源。”课堂上怎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学习数据呢?陈蕾老师提到,作为教师要少一些预设,多一些学生生成。如在PPT课件里不要直接呈现预设的答案,而是由学生自己思考,放大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小小改变就能带来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

“预设”还是“生成”

      如何创造学习数据?

      学习数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学习数据?反馈器只能用来做选择题吗?陈蕾老师通过实际课例给我们带来了解答,反馈器只是一个载体,如何通过这个载体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需要老师挖掘学生按键背后的“秘密”,不管是选择判断还是分析应用,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多元呈现,都可以通过反馈器来收集,不同的只是教师的应用方式,陈蕾老师通过课例分享、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小组探讨中

    论点交锋: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

      是否所有的学习数据我们都要支持呢?当天的讲座中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在学情检测后,发现学生还存在迷思时,教师应该采取讲授还是互动,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认为需要老师“讲授”,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陈蕾老师认为需要更多的“互动”,学生处于同频时能激发更多的思考。两种观点一种偏向教师中心,一种偏向学生中心,当班级里出现“学霸”引导时,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像陈蕾老师一样说出“你的观点,我部分同意”还是会跟着“学霸”思路走?我想,教师是否坚信自己的理念能给课堂带来改变至关重要。

黄爱华主任与陈蕾老师“论点交锋”

      聚焦学习数据,为学生成长赋能。如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书中所说“教师其实很难单用一个标准做法来面对多变的课堂,因此必须培养精准判断数据与精准做岀決策的能力,不断累积教学经验,方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