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这是董卿《朗读者》节目上说的话,已然成了风靡一时的名句。
董卿作为一名如此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最吸引大众眼球的,我想,不是她姣好的容颜、优雅的举止,而是她的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的才气。
她忠爱古典文学,从小接受父母的熏陶,读写古诗词、古典名著,并深深沉迷其中。她不是科班出身,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所花的功夫,远在我们想像之外。在上海电视台作主持人的那段时间,还觉得工作压力不大,毅然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理论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并深入研究。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断积累的文学功底,渐渐使她的气质和谈吐变得清新脱俗,更助她的主持事业不断冲顶。
在她30岁左右时,她带着已有主持经验和对文学的热爱,离开上海去了北京,犹如一匹黑马闯进了央视,并且在2005年开始受到台领导的重视,参加主持中国最重量级的娱乐节目——春晚,并且连续十三年从未间断,成了央视首屈一指的“一姐”。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是董卿喜欢的阿瑟·克拉克的话,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了她的惊人的成长,但我们看不到屏幕后她付出的努力。
董卿先后在浙江有线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卫视、中央电视台工作,进入各电视台之初,她都坐过很长时间冷板凳,但她从未放弃。
她说:“我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经历了近十年的积累。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天才,我更不觉得我是天才,我做主持人没有捷径,就是准备再准备,这是我的法宝,我把可以预料到的一切因素都考虑进去。”
董卿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连续20天直播,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共有三十场,每晚直播近三小时。董卿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到十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回家已是凌晨三点,董卿还要打着哈欠背台词,直到最后的一颗夜星,渐渐隐没,生活规律被打乱,有点苦不堪言,可她乐在其中。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中,她依然没有放弃学习。2007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位,2009年4月毕业。并且在2014年又去美国留学一年,那时她在央视的事业如日中天,可是她急流勇退,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她重新归来时,厚积薄发,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无一不成了风靡神州大地的文化清流,而她也不知不觉在另一个高度上成了国人心目中“董卿”式的古典文化偶像。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
如果要问是“董卿”引领了潮流还是她的厚积薄发正好遇上了国人们如饥似渴的国学复苏的风口?或许,正是董卿接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路,让人们看到了诗词歌赋的瑰丽一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