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观徐杰老师《壶口瀑布》集体备课
正式加入人民教师的行列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十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十年,是上下求索,却苦于无路的十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徐杰老师的集体备课活动。然而惰性作怪的我,竟然没有报名。前几日的一堂彻底失败的公开课,让我简直无地自容。"知耻而后勇”,怎能允许自己这么拙劣地工作。于是,我开始加紧学习的步伐,又想起了徐杰老师的网上集体备课活动。我知道学习研究不需要激情,需要长情。需要跟语文一辈子相恋,这一次,我不会再懈怠,再放手了,要与语文相恋到底!
因为前段时间自己也好好读了《壶口瀑布》,我想就看这堂课的集体备课吧。因为没有及时参与备课,只能看回放了。其实,我开始也是试试的心理,看看对自己有没有帮助。有,就继续看;没有,就拉倒,反正付费也不贵。
备课开始,徐老师简单地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开始深入文本了,全程干货满满。
第一个大问题:文本解读。徐老师抛出的问题是“课文第二与第三自然段在内容写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这个问题,我在自己备课的时候就想过,于是,我快速地把我的想法写到一张纸上,看和大家的想法有没有切合之处,或不足之处。相同之处:这几段都有写水量大,水势磅礴,作者的感受,都有正面、侧面描写,都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使用,都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都有整句(句式整齐的句子)以及叠词的使用等等。这些我在备课的时候几乎都考虑到了,只是没有这么明晰。我心里掠过一丝小小的喜悦,感觉自己解读文本还有二分功力。到了找不同之处,除了我认识到的季节不同,感受不同之外,徐老师的读到的动机不同,尤其是水的形态不同,神韵不同等等,真正的丰富了我的认识,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是直指课堂中心的,也是牵扯一堂课的成败的关键的地方,我却没有发现。我在心里暗暗赞叹,大家就是大家,名师就是名师,眼光就是周到,就是独到。此时,我已经沉浸在徐老师的备课里,办公室里的闲谈和燥热的空气都已经和我无关。我带着耳机,在巨大的收获的喜悦里忘了世界。徐老师不但在整体上给大家指点,还在细节处给大家示范。如:同样是写枯水季节,三四自然段有什么不同?徐老师先听老师们的发言,再点评,补充,徐老师的“全镜头”和“特写镜头”式的写法称谓让我听得耳目一新。其中还有很多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小问题,徐老师也都多有涉及,让我觉得每时每刻都有意外的收获,都在刷新着自己的认知,重启着自己的热情。已经到了放学的点,同事叫我,我还恋恋不舍。
晚上回家,等孩子睡了觉,我又忍不住打开手机,在信号不好的卧室里看得津津有味,恨不能立即钻到视频里面跟徐老师互动。我的脑子在飞速的旋转,思考、想象、反思、回忆等等等等,从来没有如此畅快淋漓的学习。没有实时进入网上备课,真的是悔青了肠子啊!
第二个大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我知道文本解读跟好课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呢。虽然自己的文本解读差强人意,但我非常清楚,教学内容的选择,尤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是一筹莫展,唯有叹息啊!我直竖着耳朵,恐怕错过徐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在跟大家简单的交流之后,徐老师总结出了教学内容的选择:第一,游记的特点,包括行踪、景物特点,观察视角和作者的情感。第二,语言的赏析,包括修辞,动词,炼字,积累语句。同时徐老师指出,修辞可不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啊”,“有什么作用啊”…做阅读理解式的浅层分析,而是真正深入语言内部,真正去体悟感受鉴赏学习积累语言,第三是个性的观察和表达。这一个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当然也是课堂的重点。学习一篇优秀的文章,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主要就是学习其个性的观察和表达吧!
第三个问题:如何积累词句。徐老师还特别指出。朗读背诵肯定是积累词句,但积累词句可不光是朗读背诵啊!这一句醍醐灌顶的话,真的让我感觉,我从一个深坑跳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眼界认识立即开阔了。能在不惑的年纪,在相隔千里的网上,聆听徐老师的谆谆教导,那是何其有幸的事情啊!真的感谢新时代的通讯方式。这是我对现代通讯诸多不满的情况下,最肯定的一次。通过老师们的建议,徐老师的点评,引导,最后得出几种方式:摘录短句成诗的方式。徐老师特别强调一定要指向明确,有要求,有分类。第二种,炼字的方式,哪些字或者词语、短语特别能表现水的形态神韵。第三种,词语替换的方式。这让我联想到王君老师说过的“删、换、增”等方式。也算是举一反三吧,哈哈,表扬一下自己。徐老师针对老师的泛泛而谈的弊病,特别指出,读,一定要要求明晰。比如: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特别有表现力的动词,或者四字短语,然后自由选择造句,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学用。其中的整句,徐老师觉得特别雅致且有音韵美。徐老师还特别给大家声情并茂地示范读了一下。真是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啊!第四种方式,出示图片,让学生从文中选择,找出能表现图片的句子。第五种,课文集美。也要要求明确,如集有表现里的动词,四字短语…。听到这里,我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感觉自己在大雾的海上行驶一般的语文教学终于看到了灯塔,终于有了靠岸的可能,我终于看见了我心心念念又可望不可即的语文的身影。这一切必须感谢徐老师!大爱徐老师!
第四个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来品味欣赏语言。老师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徐老师适时点拨、指正、总结,最后竟然设计了七种活动来品味语言:一、照具体的要求写导游词。按具体的要求分层来写(比如:摘录和组合句子来写,要求里面富于表现力的动词不少于八个啊等等)二、选句子变换句子的句式或者变换其中的词语来进行比较分析。三、把第二段和三、四段进行比较分析(用词、句式、视角等角度)。四、出示图片或情景,摘录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来拟题或写提示语。五、用第二人称对壶口瀑布写几句话(针对三、四段)六、为壶口瀑布的某处胜景,用四字词语来拟几个名称,然后再写导游词。七、读第五小节,设计一段石头与水的对话。要求学生必须出现“抗争、软弱、怒不可遏”等关键词。
整个过程,我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边思边感叹:我每天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有时甚至还对自己的教学自鸣得意,原来我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幸福的奔跑啊!真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无知啊!我曾经埋头苦读名师的课堂实录,曾经慷慨淋漓地购买教育教学的书籍,曾经积极地申请出去听名师现场讲课的机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做了很多努力。不能说那些努力没有一点效果,但就像看演员演电影一样,你觉得演得很精彩,但是怎么演,不知道。靠自己的领悟——痴人说梦,因为我真的资质太平平,根本没有自悟的能力。好在徐老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来了,他不但给你展示舞台上的魅力,还带你体验舞台背后的努力,使你也能站在台上演一演。当然这需要西天取经似的磨练,但只要方向正确,且不断学习,谁说不能到达呢?即使不能到达,能在求取真经的路上,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哎呀!不感叹了,赶紧再去思考,再去研究,再去实践,再去准备下一次周三的集体备课活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