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读下来非常顺畅,不是马校长通常那种很振奋的顺畅,而是撞见自己的顺畅。诚然,现在马校长所处的位置,所见的东西绝大多数人是一辈子没有机会去见识与了解的,泛泛地来谈理解马校长是常人观孔子——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但作为生命之旅的同道者,还是可以在这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下马校长。
文章开篇是2个关于百年老店的小故事,说的是使命。现在这个词,我感觉被用烂了,扭曲了,经常会在会议当中听到这个词,往往运用的还是“使命感”,好像这个词无比的崇高。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每一个人脸上要不显出来的是被打了鸡血的亢奋,要不就是不屑。其实这个词应该是平常的,就是你来到世上,你想要干什么嘛!使命,具体化就是天天要做的事情,而且干这个事情很喜乐,就是这么简单。
想清楚要干什么之后,来评估一下自己这么干会不会让自己和相关的人舒服,我们在想做的事情上,会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怎么做?这就是愿景。之后来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按照愿景,落实了,这就是价值观。
现在的很多人着急忙慌的去做人做事,其实本质上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来干什么。还往往喜欢用一些大词,来为自己包装,这里面包括了原来的我自己。因为反思之后有了兴趣,为此还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像“贵宾”、“工匠精神”、“贯彻”、“正确领导”、“高度重视”……
谈“使命”,我自己很喜欢用的故事是爱因斯坦参加一个著名科学家的葬礼,科学家的妻子说了一个关于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的故事:在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当天,她非常心疼丈夫天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就对丈夫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今天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当他们庆祝完,妻子却又发现了她的丈夫依然在实验室里工作。主持人和来宾们都大佳赞赏这个科学家刻苦勤劳,有使命感,是个非常崇高的人。最后大家请爱因斯坦说话,爱因斯坦说:他就是和我一样,是单程的爱做实验,爱做研究而已,并不是刻苦和勤劳。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大家都是常人,本该都在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做自己愉快的事情,然后很好的生活下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原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有一天被拔高了,而且拔的越来越高。让每一个人不能平和的把使命、愿景、价值观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而是挂在墙上和一切比我们高的地方。那些我们所羡慕的成功人士,看似都是非常勤劳刻苦的,他们中有一些人一辈子都在奋斗,其实他们只是平常人,他们在做自己热爱做的事情。否则只能认为他们是受虐狂,一直在痛苦中奋斗,一直在条件不适宜中奋斗。
希望每一个人能回归正常,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