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雲家养了蚕。在很久以前,村里面也有人养蚕,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后来便淘汰了。
雲家养的是春蚕,桑树是在前一年的夏初,拔掉一些麦苗栽植在麦地里的,麦地潮湿、阴凉又肥沃,桑树成活率很高,长得很健壮,第二年就有足够多的桑叶可采摘来养蚕宝宝了。
当时种植桑树的时候,彪哥是不认可的。村上宣传桑蚕对农民的经济价值很高,且不需要付出太多劳力。后来他家还是把桑树植上了,当年植桑的农户不在少数,但第二年养上春蚕的家庭在村里却很少,只有几户。不是桑植规模太少,就是地不肥产桑量不够,不能足量养殖一批蚕出来。你别小看那些蚕,那么小条的,它们可是要蜕四次皮才会吐丝结茧的,在整个生长期,要吃掉很多的桑叶。养到后期,雲家地里的桑叶也不太够了,还在没养蚕的人家地里摘了些才把蚕宝宝养大。由于技术不成熟,最后的收益也不是很好。
在春天,村干部就把刚出壳的蚕宝宝拿回来了,那些幼蚕实在太小,黑黑的一条条就像黑蚂蚁,所以这时叫“蚁蚕”。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就是蚕,你怎么也没办法分辨它们,肉眼根本分不清它们的身体特征。这些幼蚕属自愿领取喂养,是不收费用的。大家都没有养殖经验,地里的桑树刚植上一年,产桑叶都不多,所以很少人拿蚕宝宝回家试养。雲妈妈拿了些回家养,具体数量不知道,就密密麻麻一团蠕动的生命。雲从地里摘回一些桑叶放在蚕床上,这些小生命也许在它们的记忆里早已植入了食物的气味,芬芳的鲜嫩桑叶散发的气味很快把这些蚕宝宝吸引上了,它们努力向桑叶上爬。看不清它们是怎么吃桑叶的,但过一会儿后,桑叶上会有一块块不完整的缺口出现了,像地图的边线弯弯曲曲,这时你就知道这些蚕宝宝们已经吃上桑叶了。刚开始几天蚕宝宝太小,它们不会把整片的桑叶全吃完,剩下的部分常常时间过长,还有些脱水,就不再吃了。这时就需要把这些没吃干净的桑叶拿出来,还要注意上面贴附的蚕宝宝们。必须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从叶子上挑下来蚕床,等着再次放入新鲜的桑叶来饱餐一顿,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每天如此服务,为这些小生命而工作,让雲渐渐的看到一些希望,因为它们长得比想像中的快。但长到一定的长度就会停下不吃桑叶,集体睡在了蚕床上,等一两天后就会蜕去一层皮。蜕皮后的蚕宝宝再继续吃唯一的食物 —— 鲜嫩的桑叶。喂养要注意一些问题,它们不能吃有露水或雨水的桑叶,也不能有杀虫剂的污染,连空气也不能有杀虫剂污染。渐渐的,他们的活动量大了,吃得也多了,这时还得把它们分床来养,以免太挤,有些吃得太少的会影响生长。到第三次蜕皮时有筷子那么粗一条了,麻灰的蚕子不可爱,但也不会使人害怕,这时已进入大量吃桑生长期,每天都要放两次桑叶。有时量不太够,它们会把叶柄一起也吃干净,在蚕床上留下一段段的黑色便便,还有麻灰的蚕子在上面爬动,这时要小心翼翼的把它们的便便打扫干净,再次放入它们的口粮。鲜桑叶这时被它们吃得细碎的响,连老叶也会吃得干干净净。每次为它们准备的食物量总是不够,桑叶永远是吃得干干净净了的。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它们就进入了第四次蜕皮,蜕皮后的蚕吃桑叶还是那么猛,这时有些细小的桑枝也放在蚕床上,让它们尽情的攀爬找着吃。不知不觉间,早上你会发现有个白白的茧子看它挂在枝上,蚕子要结茧了!它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开始吐丝结茧。结茧的时间与发育有关,它们相差约1周。在这一周里,要特别注意便便的清理,有结茧的,有吃桑拉便便的,一旦污染,茧子就会发黄,影响品质。雲家里养的蚕全都结茧了,一个个很干净,丝白如磁,似小鸟的蛋。听老人说,以前有些蚕是吐一片片的丝,用麦杆垫在底下,蚕子在上面来回爬动吐丝,有时还拉便便,要专人看着,及时清理,结那样的丝片特别费神。
在第三次蜕皮后,雲家养的蚕还是出了意外。他家在蚕房外十多米的地方就是稻田,稻田杀虫用了敌敌畏杀虫剂,农药的气味很浓,随风可以飘很远。那天他家人都外出了,蚕房的窗户没有关紧,稻田刚好那天在杀虫,这下可就麻烦了。刚开始看到蚕床上,只是有些桑叶没有吃完,但第二天就有很多蚕不吃东西了,渐渐的大量的蚕宝宝死去。这时又没有人可求助,大家以前都没养过,没有技术支撑,这娇气的东西,只能等待它们自生了。前两天有大量的死去,检出来后,蚕床上一下子少了很多,后来一周内都陆续有些死去,剩下的可能没有了一半。前面辛苦的付出算是白费了力。没有一定的技术和了解是难做好一件事的,这也算是教训吧!
蚕一年可以养两季,但由于春蚕没有成功,后面就没有继续再养了,桑树也在秋天全部砍掉了,这算是一次不成功的创业。村里的推广也告一段落了,没有人养蚕了,桑树也任由农民全毁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家便淡忘了它。既没有人去坚持,也没有人去总结,这是一次彻底的集体创业失败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