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心理学家,他叫斯金纳,他是著名的(抑或是声名狼藉的)“斯金纳箱”的发明者,他是一位“激进行为主义者”。
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从本质上说都是行为的,包括公开的(或外部的)行为,以及个人的(或内部的)的事件(例如感情和思想)。他刚好与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
“你让狗坐下,它坐下了,你便奖励它一块美食。一段时间后,当你让狗坐下时,即使不及时给予食物奖赏,它也会坐下。” 斯金纳将此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
如此简单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当然不足以证明这位“激进行为主义者”。于是他使用鸽子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发表了一篇题为《鸽子的迷信行为》的研究报告,题名就足够引发兴趣了。
人们会认为迷信行为是人类所独有的,理由是迷信需要人们认知活动(思考、辨别、推理)的参与,简言之,是一项很复杂的行为,他通过实验证明,这种“高等行为”也会被鸽子这样的“低等动物”学会。
实验方法:在一个箱子里放置用于盛装食物的托盘,每隔15秒就会给鸽子们分发食物,不管鸽子当时在做什么,它都会得到奖赏。实验结果:8只鸽子中有6只变得非常“迷信”,它们在喂食间隔中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鸽子进食舞”,而事实是,无论它们做什么,每隔15秒它们必然会得到食物。甚至,当喂食间隔延长到1分钟时,它们的舞蹈会变得更加活跃和明显。然而,当实验者重建条件反应时(即消除这种行为),在完全消退时,一只鸽子跳舞的反应超过了10000次!
类推到人类身上,你可以思考下,你曾经或者当下有没有这些行为呢:避免猜到裂缝,携带一枚幸运硬币或护身符,用某种特定方式掷骰子,投球后人高举手臂……其实行为和结果并无多大关联性是吗?
斯金纳的研究或者观念当然也得到了很大的争议,但是争议恰恰是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其中一项研究很有趣,行为的后果是得到一些你想要的东西(例如金钱、食物或赞扬),属于正强化;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掉你不喜欢的事物来进行奖赏(例如可以不做家庭作业或避免疼痛)。该研究发现,更高水平的迷信行为(对非偶然事件的有意控制)是在负强化下的条件下形成的,而非正强化下产生的。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强化,负强化对迷信行为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条件”。换句话说,你更可能采取迷信策略去防止坏结果的发生,而非创造好的结果。
迷信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不健康的吗?绝大部分心理学家相信,尽管从定义上讲,迷信行为并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但它们还是有积极的功能的。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有趣的是,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来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能降低人们的焦虑,增强其信心和勇气,进而提高成绩。
难道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吗?我又想到,存在即合理。还有,希望这个世界会存在更多积极的迷信,而不是一些古老的迫害生命的糟粕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