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貌似题外的话题:
剩男剩女是如何剩下的?
许多年以后他们可能都一样,都会发现曾经自己至少有过一次以上的选择机会。可当初为什么没有出手呢?仔细想想其实当初自己要求并不高,不求最有钱,最好看……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长相不能太丑吧?
文化不能太低吧?
各自不能太矮吧?
人不能太无趣吧?
收入不能太低吧?
……
看起来各个领域都是要求一般,不要求最好,只要求1/3以上,怎么就找不着呢?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每个要求都只剩下1/3的选择,最终只有不到4%的选择——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期间能够满足深入了解的人不会超过150人(包括同性)。还有一个因素:对方也在挑。
然后那些没剩下的人,好像在这方面也没花多少心思,就直接没有了另外一些人的烦恼——不公平,那么他们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他们想的也差不多的,但是有一点不同:
对方只要满足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足够了。
这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或者决定生活质量。
价值观是什么来着?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
那么,正题来了,请问:
人生什么最重要?
答案也很简单直接:
选择最重要。
就是这样,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件:选择。在进一步,人这一辈子需要拼命去选好的的机会,就那么几个而已。上学的时候选择学什么专业?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选择跟谁结婚?选择跟哪些人做朋友?有了闲钱做什么项目投资?
于是大智慧就要用到这些大事上,至于别的什么地方,难得糊涂其实是好建议。
我们总是在说珍惜注意力,为的就是要把这些节省下来的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运用的地方去。
我始终觉得很多重要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论注意力还是时间。把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很多人在淘宝买东西要货比三家,而且在这方面颇有心得,我并不是要大家铺张浪费。但是如果为了节省点钱花费太多时间和注意力肯定是不划算的。而且等到需要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多半会力不从心。
我相信“凡事都可准备”。
所以你平时就在做选择,尤其是在作重大选择的时候花功夫,以后就会越来越熟练。
我们之前说过,价值观决定选择,推倒过其实选择并不存在。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才导致选择不同。选择是价值观形成之后自然而然的行动。
我们每周都会从各个角度维度锤炼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思考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进而在那个角度或者维度做出选择。比如我们知道注意力更宝贵选择就不一样;我们知道需求决定价值后选择就不一样;我们知道投资的刚需是避险之后选择也不一样。
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提高选择质量的方法。进一步做选择的更深的方法论是什么?一句话能说清楚(我很喜欢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原理):
添加必要的条件。
▲▲▲
我们先说另外一个事。
亚马逊已经是互联网巨头了,他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1995年成立,比阿里巴巴早四年。那么亚马逊选择的商品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是书。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当初亚马逊会选择书?贝索斯在一次私下分享中提到当初为什么选择书来作为他们的主营产品:
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品类必须有成长性;
消费者复购率要高;
售后成本很低,甚至没有。
这又是一个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的去掉90%的选项,那最后就是在1万个商品中留下一个……事后复盘,所谓的秘密就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简单不等于容易。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选择的任何团队,不成功才怪。
很多人都喜欢逃避困难的事情,但是有件事情你是无法逃避的:
选择无法逃避。
即便是不选择,其实也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
我们之所以对这么重要的事情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总是在强调努力,坚持等品质,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不希望犯错,更不希望选错而吃亏。但是有时候吃一些亏反倒是你获得其他好处的前提,而且在这样的吃亏和占便宜的博弈中,你会逐渐明白:
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的取舍才能够凸显某一样事物的价值。你也才能够在关键时刻真正知道该如何选择。
锤炼价值观是选择的方法论,深层次的选择方法论是: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添加了不必要的条件,那么就会使得自己全无选择。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参杂大量不必要的条件,搞得自己最终显得“没什么选择”,于是觉得那种深入思考没有意义——笨点的成了伸手党,聪明点的就在纠结“人到底有没有选择”这类含混其辞所以始终不可能有答案的哲思……
所谓的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也明白了,必须是“必要的条件”——选择,在我眼里是“奥卡姆剃刀原则”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地方。
在做选择的时候:
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并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就是把那些不是必要的条件考虑进选择里去了,而亚马逊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肯定因为他们在选择的时候,放进来那些必要的条件,最终找到了难得的选项。
▲▲▲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
我就不相信他们当初就想到了!
事实上,高质量的选择者,并不能什么事情都想到,而是尽可能做到“想到那些必要条件”。
无论是谁做选择的时候,最终都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便选择足够正确,最终也不一定成功,但胜算更高,这是很明显的。
我这些年复盘自己投资的项目,很多都早就已经死掉了,原因都差不多:
当初在做选择的时候,要么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条件,那么是在某个必要的条件上没有做到足够苛刻……
绝大多数人在选择上毫无能力,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这样的恐惧会让自己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这样自己则失去了一次锻炼选择的机会。选择能力没得到锻炼下次又恐惧……于是这种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想这么多不累吗?
我只知道,现在不去多思考,好好选择的话,以后后果可能更严重,要吃的苦头可能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止。
况且思考本身就可以给我带来快乐,这就是一个快乐并有好处的事情,即便吃点苦头我也愿意。
绝大多数人甚至干脆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删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删选)。然后把自己最宝贵的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上纠结。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配做投资——投资是最需要选择能力的行业。绝大多数人就是刻意回避思考,刻意回避如何选择,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说的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状态。
现在的一切尴尬,都是自己当初选择的。时间拉得越长,这个结论越确定。
▲▲▲
我新东方的同事铁岭淡淡说过:
所谓的成功就是一帮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我自己也在书里写过:
所谓的成功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铁岭还淡淡的说过另外一个创业方向的原则:
高频;
刚需;
大市场;
后来我看项目的时候,跟创业者聊天就会这样聊一阵子:
都说创业方向的选择,需要高频刚需大市场,你们怎么看?你的创业项目有没有满足这些要求,为什么?如果有不满足的地方,能告诉我为什么无需满足吗?
这样的谈话能够给我一个大致的判断依据,能告诉我这个创始人是不是真正认真严肃深入对待自己重要选择的人,屡试不爽;并且,如果后来项目失败了,自己复盘的时候,百分之百都是在这几分钟谈话里的一些蛛丝马迹被我彻底忽略掉了——只能说我自己修炼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
选择能力明显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习得锻炼这种能力方法也简单:
面对大小事的时候,拿出纸笔罗列删选必要条件;
对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1-5分;
对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0-1分;
三十分钟纸上的结果一目了然;
隔天在来一次,越是重要的选择,就多来几次;
你的价值观会影响筛选时添加的必要条件,而通过这些必要条件选出来的结果又会影响你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循环,我们一定要保证他是个正循环。怎么做到这点呢?
记录每个选择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哪个环节犯了错误,发现才能纠正。
很多人太聪明,之所以不成长,因为他们聪明的找更轻松的方法,把时间注意力都放在找更轻松的方法上去了,而忽略了最应该做的事情——践行。
记录也是打破纠结的最好方法,很多人不记录是因为认为自己很聪明,什么都记得住——实际上我们经常一不小心就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
只有记录才可以回顾,才可以反思,才可以改进,才可以提炼,乃至于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并且,保持记录,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用在“意料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