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2
引起我反思的教学现象(活动):
学生习作不符合要求,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因类型的作文?
我的反思: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种动物。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如下:
1、读懂描写鸽子的倒文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习作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领会写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方法,播放动物图片激发兴趣,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读例文、明写法——扩思路、写草稿一——展作品等环节。自我感觉该讲的都讲了,为什么很多同学写的却离题万里呢?除却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之外,更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反思如下:
1、按照教材的安排,习作2应该在学完第二 单元课文之后进行写作指导。但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些急于求成,第二单元才开了个头,几篇写动物的课文匆匆读了一下就上习作2了。显然,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观察方式,最终导致写外形、写动作抓不住动物的特点。
2、写作此类文章,离不开平日里的观察。观察的方法可由课堂上学习,但观察活动却是在课外进行。写作时,主观想象代替不了观察,若缺失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免会想当然。所以,动物作文也好植物作文也好,都应该提前布置观察的任务,明确观察的目标,这样即便不能下笔千言,至少会少很多想当然的话。
3、写作教学也应该像阅读教学一样,追求“一课一得”。一堂作文课不可能设置太多训练点,面面俱到往往什么也抓不住,教学环节也不宜太繁琐,比如这个习作2,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其实就两点:写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用一个过渡句。课堂教学时,应在学生动笔写作前加以强调,在草稿修改时明确指出,也许那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符合写作要求的文章。
作文教学不可操之过急,对于此次作文教学的失误,尽量在学完课文后以写话的形式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