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人生问题,哲学不应该只是大学院校本科的专业,不应该只是研究生、博士生笔下的论文,也不应该只是大学教授、院士的专利,不应该只是哲学家、科学家思考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它也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经论,而应该是用来切切实实解决人生的疑问,解决人生的问题,我们用以安身立命之学啊。
所以哲学不应该只有大用,也应该有小用。他大到可以帮你解决你的人生归宿问题,也可以帮工程师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当然也能切切实实解决个人的家庭问题,甚至是健康问题。须臾不可以离也!
哲学因为人而有,那它一定要直面人的一切问题,才有生命力。有没有这样的哲学?有,他就是中国的古典哲学。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而是踏踏实实的实践。没有实践,不能践行的思想、哲学,其实就是空想、幻想,甚至是妄想。为了显示与普通的哲学不同,我们不妨称之为国学。
广义的国学当然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但这里仅集中介绍中国的古典哲学。我们以一个故事来作为国学的开始。
如果你在阳历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来南京游玩,我一定会推荐你去转一下栖霞山,看看满山的红叶,看看始皇临江,逛一逛山上留下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行宫,重温一下李香君的桃花扇......
其实这里还有一处景点——了凡问道处,并不起眼,甚至南京的本地人都很少了解。这后面有一个真实的、神奇的故事。以下照片正是故事主人公袁了凡与栖霞寺云谷禅师交谈的石像。
明人袁了凡原名学海,祖上曾与王阳明先生有交往。而他本人则自幼丧父,在母亲的叮咛下,立志学医,以济世人。偶遇一孔姓老者为他占命,过去皆中。孔姓老者让他走功名之路,后又给他卜算一生,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令,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惜一生无子送终。
他后续的人生展开果不其然,皆与数合,比如其考试名次,所领俸禄之数都与孔先生为之占卜之数保持一致。慢慢地,他知数不可逃,便不再努力。直到他游南京栖霞寺,遇到云谷禅师的指点,让他痛改前非,教他持佛家准提神咒,让他努力行善。从此他改名了凡,以示重生。袁了凡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后续的考试名次开始与之前所算者不符,后生二子,皆有功名。后来寿至七旬以外,得以善终。现在新华书店所售的《了凡四训》一书正是他教育儿子留下来的。现在浙江嘉善还有袁家的故居及其墓地。
这个故事其实是真人真事,至少袁了凡、云谷禅师等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中蕴含的道理,涉及儒、道、释,并且又涉及到中国医学与易学。这后面的道理正是我们要明白与实践的,当然也就是我们准备作一番探寻的内容。博学之,审问之,经过慎思之,明辨之,才能笃行之。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