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主要描写20世纪80年代北京钟鼓楼边上一座四合院里面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
每看一本书,我都习惯性的先看目录,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当我看到刘心武这本《钟鼓楼》的时候,特别的惊喜。跟以往看到的书目录均不同,作者按照十二地支的时间作为线索,一章节即是一个时辰发生的故事,整篇小说刚好是从早晨卯时开始到下午酉时结束,在这12个小时里发生的一切故事,在刘心武的笔下活灵活现,有种穿越时光的即视感。还有每个章节又分有小章节,小章节都用一短句来提示,使人阅读的欲望油然而生。
比如下面几个小章节:
“钟鼓楼下,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
“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一位局长住在北房。他家没有自用厕所。”
“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
“一个小流氓朝钟鼓楼下走来。凶多吉少。”
除了目录吸引我之外,另一方面是小说人物精辟市侩的语言、饱满的人物形象和钟鼓楼的文化背景。通过钟鼓楼的历史作用并引申出时间和空间的话题。读完之后好像在小说里也亲身经历了一天的光景,人生百态近乎其中。
作者在写到薛大娘的迷信方面,用了一句特别精辟的话来描述: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比较轻易的涤荡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
我尤其喜欢这句,因为亲身经历过,我生长在闽南的农村,祖辈均是信佛教徒,逢年过节都要祭祖拜神以祈求庇佑,小时候在家里如果不小心说了不吉利的话,其实也没多大关系,母亲就会有一副要掌嘴的表情教育我不能乱言。对于尚且年幼的我来说,会误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从此自然而然的学会了谨言慎行,等到我知道了有科学这么个东西,能够分辨是非的时候,小时候的那些迷信心理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我知道那些都是迷信,但是依然会秉着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姿态,在大城市里生活自然不会顾及这些,可一回到家乡,便会小心谨慎,生怕一句说错会坏了吉利。这便是人们内心里最原始的迷信心理吧。
谈到教育方面,从冯婉姝和郭杏儿身上看到强烈的反差,城市先进知识分子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姑娘之间的对话,从小说第四章的18小章“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关于爱情方面,主要从慕樱身上来说,从奋不顾身盲目崇拜的爱情、到热情激烈,山盟海誓的爱情、最后升华到恋慕的爱情,她为所谓的爱情两次抛夫弃子的行为,虽然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个性体现,但我还是比较认可从一而终的爱情和不忘初心的情感,人这一辈子,爱一个人已经足够耗费终生的精力了,可她却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为爱奔波。慕樱所经历的都不是真爱而是盲目的追崇,有点类似当今社会的追星情况。还有最后看到她从嵇志满手中骗取的那枚珍贵的邮票要给自己心上人的时候,突然对她心生厌恶感情。完全是一个为了爱情不择手段的人啊。我觉得人在爱情面前可以勇于追求,但是不该不择手段。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从爱情升华到亲情这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感,怎能说抛就弃之不顾。
最后来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路喜纯,身份卑微的一个小厨子,城市中最底层的人民,凭借着对厨师行业的热爱,不辞辛苦虚心向学,终于能够在薛家婚事上大展身手,他的对事物的热心和对行业的虔诚都值得赞扬,在卢宝桑嘲弄他不堪回首的身世时伤心落泪(路喜纯的身世确实难以启齿,不剧透,感兴趣可以看书),差点和卢宝桑干架,却因为是在别人的婚事上只好忍下来,但他却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卢宝桑说好话。路喜纯在离开薛家的时候说了两段话特别实诚。
他说:“大娘,我来帮忙,图的是练练手艺,图的是让你们看着喜幸,闻着味香,吃着可口,你们和客人满意了,我心里头就痛快了……我要为“封汤”(即掌厨红包)来,有的菜我还不弄呢!”
这是在薛大娘给他封汤的时候他说的一番话,还有就是他离开薛家的时候为被怀疑偷东西的卢宝桑说的好话。
“你们那个亲戚,卢宝桑,人头的确次,没个积极的生活目标,光知道足吃足喝,猛撮一顿;我早先就认识他,跟他一向合不来……可今儿个的事儿,我有个看法,就是那个雷达表,兴许他的确没偷——他这人以前没偷过东西,我想他不至于打今儿个变成了‘佛爷’,我希望你们不要太难为了他。他这人也有可怜的地方……有一阵子新房里来了好些个人,谁也认不全,是不是有那专门趁火打劫的,混在了里头?别冤枉了卢宝桑!……”
在我看来,路喜纯是这部小说里真善美的人物,积极向上,充满生活的希望,他好学的品质和单纯谦卑的姿态,就是一种美,至于他为什么说卢宝桑有可怜的地方,小说里也都有提到。
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报时工具,是旧时代的象征,虽然在时代的更替中已经被其他报时工具替代,但是它依然高高屹立在北京城的北面。小说里在最后一章“不是结尾,申酉之交”里也有对当年钟鼓楼的作用做了详细的介绍,现虽已弃之不用,但是城楼边上生活的人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却绵延悠长。空间是时间的载体,而时间又是空间的存在形式,在所存在的空间里度过着不断流逝的时间,这便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于是喜怒哀乐,于是生死歌哭。人们生活在时间的载体里,又在空间里相互影响这彼此的生活。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岂是一个钟鼓楼能够说的清道的明的。
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青瓦。钟鼓楼高高地屹立着,不断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