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著〕洪爱珠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年1月版
时间是蹑步之贼,是如此将一个许多人啃甘蔗的社会,置换成甘蔗难寻的社会。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一直无法迟迟动笔,好几次想要开始却写不下去。有天晚上我躺下之后,又想起这本书,思绪飘到了去世的亲人身上,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是我内心还没有完全接纳亲人去世的事实,所以内心无法直面这本实际上是纪念作者故去母亲的书。
味蕾的记忆是非常神奇的,每个人做的菜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如果他们不在了,就很难再吃到相同的味道。以前在电影和书里都看到过一个情节,就是人在多年后尝到自己熟悉味道时的泪流满面。当时不是很能理解这种情感,觉得不就是一种相似的味道。
现在我当然也还没有这样的体会,但我能理解这种感受了。食物背后承载着情感,精心做饭给你吃的人,你能从中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和温暖。我非常幸运在我小时候,就能从一桌菜中经常感受到这种温暖。
书中作者提及她母亲和外婆掌勺的经典菜,让我想起小时候吃外婆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红烧鱼和鳝丝的味道,只有她能做出这个味道,在她去世之后我就再也没尝到过类似的口味,甚是想念。还有夏天的小龙虾,也是独有的做法,而且只做给我一个人吃,真是独占了这一份爱。
这本书我看得很慢,里面太多作者与母亲外婆共度的日子,从吃长辈做的菜,到与她们一起买菜一起做饭。这些片段让我时常想起我的外婆,做饭也特别好吃,这还只是她众多优点之一。她去世得比较早,我也没有抓住机会与她多相处,甚至我觉得我很难接受她的去世,多年来我不太愿意去面对这个话题。
不过当我现在敢于面对的时候,我感觉我可以慢慢走出来了。因为我曾经被她善待过,我也可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这应该是对她最好的纪念。人的生命有限,人也注定会留下很多的遗憾,但如果一直活在过去,不愿意面对现实,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也不负责。
泡茶唯有等。要得深黑色的茶汤,就焖足五分钟,使其稍微浓涩。买了个茶色的玻璃小沙漏来计时。焖茶时,颠倒沙漏,让五分钟安静地流泻。沙漏作为时计,好过电子计时器和手机闹钟。时间经过,或错过,本来就是不作响的。
通过这本书,我也体会到食物其实是在慢慢传递爱和温暖。我就想到与爷爷相处的时光,他话不多,但做饭特别好吃,好多人称他为美食家。每年过年的大餐都非常期待他的展示,尽管后来年纪大了味蕾退化之后厨艺有所削弱,但我觉得还是远超平均水平,做的好多大菜我至今也不敢尝试。
尽管他不善言词,也不太记得他跟我说过多么重要的话,但我现在能想到的都是他烹饪范围涉猎甚广,我在家里就能饱很多口福。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是,有一次过年的时候他做出了小吃摊上的一个葱油饼,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种食物在家里是做不出来的。当时年纪小也没什么见识,但这个场景我历历在目,当时就觉得我爷爷连街边小吃都能做,真是太厉害了。
食物成为我和他之间的纽带,他用美味,让我感受到了他传递出来的爱。尽管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当我回忆的时候,我还是能感受到。尤其是自己开始做饭之后,就知道天天做饭,既好吃又要家人满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感觉自己钻研做饭,也是在回应他的一种方式,尽管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容易饿,里面提到好多美食我都想去尝试,尤其是米苔目。下次有机会去的时候,一定提前预习下里面出现的美食。作者成长的芦洲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离台北也不远,但我上次去台北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地方,都跟着网红店走了。书里描绘出来的烟火气,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逝去,好像每个人都在匆匆赶路,都没有喘气的机会停留下来歇一会。
作者细腻又温暖的文字,不仅让我看了一场芦洲美食之旅,更让我解开了多年藏于心中的心结。我也终于明白在阅读时升起的一些复杂情感,一边很想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一边又常常触景生情不想看下去。当我直面内心这种逃避的时候,看到自己内心无法接纳的部分,反而慢慢放下了内心的执着。
人的逝去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活在当下,是更为重要的任务。如果一直在回忆中无法自拔,最后伤害的是当下的自己。当看见自己不能接纳的部分,好像就能接纳了自己的这种状态,执念好像没那么强烈了。
想想还在我们身边的亲人,他们每个人做饭的口味都各有特点。真是特别感恩做饭给我吃的各位亲人朋友,好多饭桌前的场景都让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也特别感恩做饭特别好吃的妈妈,有过比较之后,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