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提问:“我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中备受宠爱,久而久之,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
1
昨天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两个孩子在抢玩具。
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将“玩具车”死死抓在怀里。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
孩子的妈妈一边劝自家娃不能自私,一边从男孩手中抢出娃娃给小女孩玩。
女孩欢天喜地接过玩具车时,男孩一屁股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大喊着:“那是我的!我的!”
妈妈拉起撒泼的男孩,呵斥道:“你这孩子,咋能这么小气呢?”
这一幕家长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被分享“的孩子和”强制分享“的家长:
大的就要让着小的呀,天经地义;
玩具是家长买的,家长有权替你做决定;
物尽其用,孩子不玩了送人一举两得......
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会被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
2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管大人再怎么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孩子也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是为什么呢?
瑞士经济学家恩斯特•费尔曾对229名3-8岁的孩子进行了糖果实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对比。
恩斯特先发给孩子们一些糖果,然后又拿出一张儿童照片,问大家:照片中的小朋友也想吃你的糖果,你愿意与他平分呢?还是独自吃掉呢?
5-6岁和7-8岁的孩子,近80%愿意平分。
而3-4岁的孩子,只有不到9%的人同意平分。
恩斯特由此得出结论:儿童的分享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
3~4岁的儿童“最自私”,不会照顾其他人的利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分享水平有所提高,他们真正懂得分享一般要到7~8岁。
孩子不愿意分享,这绝不是什么“小气”,而是他们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
3
霍思燕在教会孩子分享这件事上就做得非常好!!
之前在参加《妈妈是超人》节目时,嗯哼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朋友。
霍思燕没有强迫他,而是尊重他的选择并耐心开导:“你的东西有你自己决定的权利,但如果在愿意的情况下,是可以互相玩的对吧?”
然后在玩耍中,慢慢引导嗯哼:“这样好不好,我们去看看,你愿意,我们就把玩具捐给更需要的小朋友,你不愿意,我们就把它们带回来。”
果然,嗯哼最后愉快答应了,并帮着妈妈一起收拾自己的玩具~
看!本来一件令人头疼的分享,经过霍思燕的引导,轻松的就化解了,为什么霍思燕能够做得这么轻松?
那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霍思燕对一个四岁的孩子给予了最充分的爱和尊重,以及耐心跟理解!
这是教孩子学会分享的前提!
4
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所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我们也要分阶段来进行:
1
0-1岁左右
此时孩子还小,父母只要经常表达对宝宝的爱,对宝宝偶尔的分享行为大大夸奖就足够了。
2
2岁左右
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的物权敏感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要尊重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3
3-5岁
这个阶段,一般来说“他们会变得友善,更愿意合作游戏。”也就是说孩子此时准备好分享了。
所以,从孩子三岁左右开始,我们就应该有目的性的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分享意识啦。
所以,3~6岁孩子的人性价值引导和发展尤为重要!
总结了几个方法,希望让大家在教孩子分享的道路上有方法可循!
肯定孩子的所有权
首先,要分享就得让孩子先“拥有”, 霍思燕让孩子捐玩具的时候,始终对孩子强调一件事情:“玩具的所有权是你的。”
尊重孩子的意见,慢慢引导
分享之前一定要经过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表示不同意的时候,要先尊重孩子的选择,然后慢慢想办法用孩子接受的方式让他慢慢转变想法。
让孩子明白,分享不代表失去
教导孩子学会分享的时候,要先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代表你没有了,而是把你的东西和别人暂时共享了。
让分享变得快乐
在孩子有分享行为的时候要及时夸奖,跟孩子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宝妈们可以经常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孩子,做表率作用。比如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份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先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做法,再来期待孩子去做!
除此之外,小编有个更好的方法要教给大家,可以用绘本和视频来教孩子学会分享~
陪孩子看一起看动画
如今市面上的动画片大多数毫无营养且充满暴力,但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为引导和发展孩子的这些高贵品质,我们结合经典国学,为孩子们制作了极具引导和启迪的动画片。
❖内容节选:引导孩子【善良、友爱、乐于助人】
配套精美绘本
【我们的目标】:
1.让孩子学会耐心与坚持,从而注意力集中、专注!
2.让孩子开放,友爱,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3.让孩子有很好的创造力、想象力,有梦想,拥有成功的人生!
孩子再小,也希望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家长替孩子慷慨分享并不是好事,无视孩子的意见更可能会摧毁孩子的决断力。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做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慢慢学会主动分享,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