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安之若命的《你看这世界》。
她的语言里有一种力量,能引导着我一步步的向前走。
文中的那个“你”,从家里放好信,然后穿戴整齐走到公司门口等红绿灯,我似也怀着不明的心情,从家里下了楼,心里说:
“慢一点吧,时间还有很多。”
“平时这里会堵车,走路却畅通无阻。”
“人们都行色匆匆,从来都没有看过这个城市的美景。”
当“你”怀着忐忑从门卫室找钥匙的时候,我仿佛也就在旁边望着,心里想着:
“这么多钥匙,到底要找哪一把?”
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公司里,一步一步的上着楼,不知道要上天台做什么,虽然心中隐约有些猜测,但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有什么想不开的吗?”
安之若命在“你”推开门的那一刻,配了一张夕阳中的城市俯瞰图,那景色太美,以至于我的视线都在那里停留了许久。
“你”同样震惊于眼前的美丽,但你没有忘记他的目的,你整理好西装领带,慢慢的走到了围栏,站了出去。
我在一旁,不由得探头出去看,好高,即便是10层,下面的汽车也如火柴盒一般。
安之若命没有描写火柴盒们,因为她知道,大家都在高处俯瞰过,所以她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给我们,于是便有我探头下望,而“你”却专注于眼前景色的一幕。
我好像有些能够理解“你”了,是那种走投无路的绝望,眼前的美景和“你”的内心形成了对比,我心中有一句话呼之欲出:
世界如此美好,你却选择走上绝路。
我想对“你”说,没有什么是想不通的,不要跳。
果然,“你”收回了脚,却不是因为我的劝解,而是因为10层下面的火柴盒发出喇叭声。
“你”被吓了一跳,急忙跑下楼去,正好碰到了熟人,把天台钥匙给了他,并谎称自己无意间捡到,请他帮忙交还。
从那一刻起,“你”的心已经动摇了,我能看出来。
但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从来都是很难的事,哪怕是自己说服自己也是一样,于是安之若命给“你”安排了小女孩的糖纸,串串夫妻遇到的困难。
她一步步的把事情经过说出来,到了最后,你觉得事情也并没有走到那一步,你还有妻子和孩子,就算事业失败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也始终能够重新再来。
是的,我也受到了感染,这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故事自然而然的结尾了,“你”烧掉了遗书,与归家的妻子相拥。
我被这些文字引导,一直走到最后,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描述极多,所以节奏不快,但这种缓慢的节奏中带着一点悬疑,让我的心始终提着,越急,越找不到答案的那种焦灼感,让这个城市中的一角瞬间鲜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