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家分享》第二讲-有效学习
主讲人:邹财松
主持人:杨晓晓
记录员:邹艳华
时间:2017年9月23日 19:30
参与人员:约37人
1.活到老学到老
1.1 终生课题:
社会出现不断的出现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社会现象,不学习新的东西在生活中难以适应,生活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把学习当终身课题。
1.2 信息爆炸 生存生活门槛提高
现在你想去做件小事比如贷款、买火车票出行等方式都已经改变,你不得不跟着改变,以前读个小学有个手艺,生活可以过得很好,现在满大街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如果想把生活搞好,无论在城市生活还是乡下都越来越艰难,吃力。以前电脑是一门技术,现在电脑每个人都必须会,不会你就无法工作。往下发展下去,公司要人的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各种知识。这就是生存生活门槛不断提高的现象。以后大学生比例不断提高。现在到处都是商业的套路,它背后的东西不是全部是真实的。如果我们不学习,很多东西没掌握就容易被套进去,要识别这些东西,我们的智慧也要不断提高。这个时代对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前说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发现数理化仅仅是高中基础,并不是学好它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提倡学习经济管理,学习计算机。这些东西现在是很流行,那么20年后它还是对的吗?有可能变成其他东西。社会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我们不断成长学习。
1.3 学习如胃口
学习和人的胃口是一样的,都是后天之本。如果我们胃口不好,身体就长不好,同样学习的胃口不好,除了父母给的东西外我们一辈子吸纳的东西就非常有限。假如现在孩子的学习如果出现逆反现象,要注意调节,先小心呵护,不要破坏它的胃口,学东西最好是开开心心的学,主动积极的学。
1.4:学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自己
学习通常为了找个好的工作,临时需求等,其实我们可以再往下想一想,找到了好的工作之后呢?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动机单纯一点学习效果更好。学习目标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学生时代的人学习是掌握基础知识考上一所好大学,工作后通常为了增加某些技能给工作带来便利,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
1.5学习步骤:信解行证。
第一步你必须要相信它,接着做到理解把握,然后付出行动,用的过程中验证原来相信的东西。这就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第一个程度了解就可以,有些东西了解之后,到第二程度需要去理解背后的逻辑,第三个程度是掌握,你学习了能够用的起来。第四个程度就是善用,不仅仅用,还要巧妙的用。
1.6 学习的境界有七层塔:1 一窍不通,2 按章弄通,3 触类旁通,4 无师自通,5 一点犀通,6 融会贯通,7 无所不通。
2.学习内容分类
学习内容分为四类:信息类、知识类、技能类、智慧类。
2.1 信息类: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今天是什么日子
信息类的东西学习主要为了临时需要而获取。这类东西的学习特点是及时有效。比如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要买某天出发的火车票,去查一下。修的是自信心,你知道这个事情做决策时就有把握,就像穿衣服,是很表面的事情,信息类事情学的好的人别人的评价是万事通。
2.2 知识类:数理化知识
专业知识类的学习比如英语的语法,数学,它背后学的是逻辑。学习了你能考个好大学,工作后成为某个专业领域专家。修的是功名心,它需要用入脑,它不像穿衣服那么简单,学的好的人通常别人会对他评价很聪明。
2.3 技能类:技术人员
技能类:它是一种能力,包括我们以前说的匠,木匠、鞋匠,现在的驾驶员,电脑技术人员等,它重视的是一种程序,修的是进取心,掌握技能多的人一般能力很强,他用的是脑袋和身体协调的结果,技能学的好的人,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有本事。
2.4 智慧类:哲学、宗教、易经等
智慧类的学习悟是的道,生活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修的是生活的价值,去分析人生的目标和价值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这类东西去思考,这类东西不是知识和信息能解决的,重要的是参悟,有时候需要载体书,有时候需要悟,你想清楚就可以了。修的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意思。这类学的好的人大家通常的评价是这个人有大智慧。
3.学习有章可循
3.1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你非常渴望学习的样子,这是学习方法的第一个准备。换句话说你首先要有胃口和心境,否则打不开门。学不进去。学不进去就失败了,hungry就是空杯心态,放下你固有的成见。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杯子倒空,才能用这个杯子去装东西。
3.2 内容的不同方法不同
信息类的要求快和准,技能类的要学和习结合起来,习就是动手。知识类重视逻辑,你要把背后的why搞清楚,为什么这样。智慧类的东西你需要去悟,去想明白,咀嚼。但是不管学什么东西,万变不离其宗,学习东西的时候要从最原始的东西开始去找。学经典,学课本,学原文,学原理等源头的东西。其他的都是辅助的,一定能够区分什么是源头什么是辅助,这样才不会舍本逐末。
3.3 给自己开处方
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盲目的和别人学,别人有什么就学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要学的,需要学习的东西。怎么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投入学习之后,你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东西,而且这
找到这一点之后,就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工作需要和现在结构基础去量身定做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有的人白天有空,有些人晚上有空。有些人喜欢听视频,有些人喜欢看着书学,有些人喜欢边讨论边学,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要给自己量身定做学习计划。
可以参考学校基础教育的步骤:先学语文数学基础,再文理科基础,再学专业基础。到了大学再学更深的专业课。我们培养孩子也可以借鉴,先学最基础的,再学比较基础的,再学专门的东西。
分析自己是个阅读型还是听力型的人。人在交流过程中分两种:阅读型和听力型,阅读型的人喜欢自己看书,看图,让他听他就不能专心的听下去,听力型的看书怎么也看不懂一听就懂了,特别喜欢听。阅读型的人喜欢写报告,听力型的人喜欢开会,喜欢打电话当面聊。一定要找到自己属于哪个类型,生活当中就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型的人就多读书多,表达的时候用书面形式来表达。
3.4 利用身体规律来学
其中一个规律是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记忆是有规律的,它是一个指数衰减曲线,随着时间增加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少,比如我今天学的东西,明天会忘掉一半,三天之后又会忘掉一半的一半。7天之后又会忘掉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以此类推。那么怎么利用这个规律去学习东西呢?比如你背英语单词,你今天背的单词,明天你复习一遍,后天不用复习,三天之后又复习一遍,7天之后又复习一遍。一开始会有点累,后面会越来越快,过一遍就好了。还有一个规律是不同的年龄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有偏差的。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很强,但是没有生活经验,理解力不够。年长一点有了生活经验理解力很强,记忆力不行。利用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趁年轻的时候多背诵多朗诵东西,多学东西,不用担心。年龄大了以后很多东西就不要去占你的脑袋比如八卦新闻,表层的信息和知识,多去学习根本的东西,因为你的记忆力有限。还有一些小规律:早上适合朗诵,晚上适合思考反省今天的得失。左脑主逻辑右脑主形象音乐,交叉学习不累。
3.5 在生活中有心学习
使用记事本,拍照学东西,多询问。学会用百度,基本是万能的。思辨,把问题想清楚,
像老人学习,老人是一个移动的经验知识库。老人生活的那么久时间是不会白费的,他一定是在哪些方面有经验,所以说我们要多尊重老人,多去理解老人的心态。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好好的品味去学习他背后的道理。如果有这份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另外不要拘泥形式和语言,因为老人说的话可能是土话,家乡话,或者话本身措辞都是有问题。但是你要透过语言去理解他背后的东西。
像孩子学习,孩子虽小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孩子的好奇心比我们成人是强烈的,有优点的。专注和投入的能力我们很能做到,可能学着学着就去摸手机了,去看下电视了。不知不觉又去想别的事情了。还有孩子的单纯不带动机,孩子对任何东西的好奇都是不带动机的,就是对它本身的热爱。我们的成人容易有很多动机去学习东西。为了某个目的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像孩子学习的地方。
像任何人学习。三人行必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有一方面花的时间比你多,时间一长就比你在某方面精通了。比如有些喜欢喝酒的对一些场合的经验和技巧就比你没有花时间的强多了,这就是值得你向他学习的地方。要学会向任何人学习的心态。
3.6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很多人不带笔了,不过手机也是一回事。勤做笔记,读完书后整理成一个脑图,一个PPT。一个文档,没有人看你也放在那。学东西的时候用电子记事本记一些东西。还有上班的时候利用便签纸记东西,还有日历,微信有存档功能。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记录的工具。
3.7 国学中的学习
在中国传统的书里有大量的学习方法的文章,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他把学习的步骤做了一个整理,先学习做人再学习技术。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下学而上达。
论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些讲的是不同人对于学习的方法。
4.等于经营时间
4.1 时间是什么?
不管你有没有钱、你是什么人,每个人都非常公平的拥有每天的24小时。怎么利用这24小时造成每个人的偏差,我把时间当成比钱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比钱、你的智商、你的环境更根本的东西,它相当于一个母资源。这种母资源直接决定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4.2 向时间要一切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把你的时间花在什么上,用来学习。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懂得去珍惜时间。用时间好好去学习。
4.3时间并不均匀
不同的人学同样的东西,结果差异很大,这其实是时间不均匀的问题。
(1)时间有效率高低,你选择早上做这件事,别人选择晚上做这件事,效果不一样。
(2)时间快慢:你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感觉时间变得很快,但如果你做一件事感到痛苦煎熬三心二意,你就会觉得时间变的很慢。
(3)时间质量高低,你在同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比你在同一段时间不停的做几件事质量要高得多。你专心陪孩子和你一边打麻将一边陪孩子效果肯定不一样。学习也是一回事
(4)时间还能分为整块时间和碎片化时间,比如你这一上午都不会有人来打扰你,你就可以利用这整块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比如你这个月时间都不会有人打扰,那你就可以好好安排这个月的事做一件很大的事。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你坐车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或者半个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这短短时间做一件很小的事,比如记一下新单词,或者复习一下什么。这就是块时间和碎时间的应用,千万不要反过来用,把一大块时间用来做几件很细小的事。碎时间用来做大事,做也做不完,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一个礼拜稀稀拉拉的做不完。效率非常的低。
5.网络时代学习
5.1 网络时代:清静是智慧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处于网络时间,信息爆炸,总有看不完的东西,追逐不完的八卦新闻,了解不完的社会现象,生成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产生很多信息扔出来,呈病毒似的传播,一传十,十传百。这个背后说明信息生产成本非常低,这样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而且同一条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多,我们需要不停的去删除多余的。这样就需要一种能力,掌握信息是垃圾,清静是能力,不是你看多少信息就是厉害聪明了,现在是你能让自己清静的人反而厉害了。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议大家不要去相信和传播没有依据的东西,特别是涉及到负能量的,别掉进一些商业套路,别忘初心,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5.2 重原生态,轻深加工
生活中饮食要多吃五谷杂粮水果蔬菜,少吃深度加工的。学习也是一样。你要多看经典原文,千万不能不看原文只去看别人深度解读的文字。学技术你不能只让别人告诉你怎么做而不管原理是什么样的。那你只是表面上会。
5.3 买书看书多看来源,出版社,看作者。看这个领域他是不是专家,来源不明的东西不去看。
5.4 人送来鸡汤,不要简单喝。
带着思辨和批判的思维去看网络的东西,看他是不是经得住考验和论证,有没有证据。如果经不起推敲就不看。还有警惕鸡汤类的毒药。经常有一些话表面上很有道理,实际生活中去用就是害人的。良药苦口,有些看起来非常艰涩的文章,看起来非常累的,非常不舒服有可能反而是良药。
5.5 文字和视频都有优缺点,文字读起来比较累,想象力比较丰富,更接近本质性。视频看起来舒服,想象力差。小孩子建议多看书,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
5.6 利用网络资源查资料。
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知乎等等搜集与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搜索关键词很重要,如果你想学什么东西找不准关键词可以直接问我。
6.避免一些误区
6.1 学习不等同于读书,学就是学习知识,习的繁体字是習,意思指等小鸟长到差不多可以学飞的时候,小鸟妈妈把小鸟从空中扔下,让她学习飞行,如果没有飞起来,小鸟妈妈又会去接住小鸟再次把它从空中扔下,如此反复,直到小鸟学会。这个动作叫着习。用在我们学习身上,就是反复的练习。
悟东西不需要文字,可以穿透载体。
文以载道,文字只是承载道的载体,学习不需要文字不需要书可以学很多的东西
6.2 泛读乱看 以为学习就是看很多的书。
6.3 盲目跟风,别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
6.4 迷信名人:名人说的都是对的,名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特别是现在社会名人良莠不齐,或者包装过度的名人,你要记住是人都会有错,任何人都不要去迷信。古代的名人也要结合现在的社会去合理应用。和空杯心态要找个平衡。
6.5 本末倒置:学了很多,看了很多,就是没看过原文。
学而不用
6.7 驻舒适区
学东西总想去学让自己舒服的地方,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喜欢的鸡汤,一个人上坡肯定是很吃力的。如果你感觉轻轻松松,就在走下坡路
6.8 不断外求
学习是recall内在,学你的学他的。召回唤起自己内在的智慧,只是你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不断的自我反省,不用找任何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换回,冥想打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