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非常大胆,在《1942》史诗级的失败后,他依旧有勇气尝试新的东西。
题材不算新颖,但内涵应该过关,幽默讽刺是冯小刚的拿手好活,再加上圆形构图的创新设计,拿下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以及范冰冰的“最佳女演员银贝壳奖”也不算什么稀奇。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电影人,功成名就之后,还肯创新,还肯一次次突破自己,把自己当成新人来磨练,这比新人的不顾一切,孤注一掷,更加让人赞赏。
“经验是阻碍进步的笼子,把想象力都关了起来。我想把所有经验都抛到脑后,去学习新的方法,不管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探索。”冯小刚说。
这个人身上有股气,不认输,不妥协,和电影《老炮》里的六爷有点像,别人拍伟光正,他拍贺岁片,还拍成一股潮流,等都拍贺岁片了,他又开始拍伟光正,《唐山大地震》、《集结号》,是近几年影坛上,叫好又叫座的正片。他好像一直在突破自己,却不是那么声嘶力竭地突破,而是慢慢地,就像玩儿一样,瞬间以另一个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你以为他是一个导演,他当起了演员,你以为得了金马奖,怎么也应该再客串几部电影,结果他拍起来《我不是潘金莲》。
乡村题材,聚焦社会底层,通过一个农妇李雪莲的告状,串联起上上下下,荒诞的现代官场现形记,用幽默讽刺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较一个“真”,讲一个“理”,到底有多难。
选了圆形画幅构图,已经有很多人试图解读冯导的这个圆形构图,我觉得吧!也许是代表了乡村的封闭,故事里任何人都没有错,但是却让人窒息,我觉得中国的乡村就是这样,民风淳朴也好,民风彪悍也罢,其实也就是封闭,任何事情随大流,没有独立判断能力,与众不同的,都是异类,离的远了,就羡慕,离的近了,会嫉妒。但是随着这些年,年轻人出外打工、读书,各方面改善很多,封闭的风气有了好转。
范冰冰饰演农妇李雪莲,从海报上,就可以看出冯导的用心,《我不是潘金莲》是农村题材,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是有了范冰冰这个话题女王,在宣传上,可以演绎出无数的方案。
果然,一个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贝壳奖”,炸起评论无数,褒的贬的,起码大众的关注度够了,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都知道冯导最近又捣鼓出一部新作,有时间了,也许会买张电影票进影院看看,这样冯导的意图也就达到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范冰冰的演技,还真跟李易峰和Angelababy不一样,在有大牌导演能罩住她的时候,她还是能超水平发挥。冯导和她在《手机 》里合作过,应该了解范冰冰的特点,选她做女主角,也是有一定把握的。
知乎里有一句话,我们都低估了范爷的演技,我觉得挺对 。
可是这又能怪谁,一部接一部的演烂片,不把我们雷的外焦里嫩,是誓不罢休,什么马震啊!剪胸啊!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她只要稍微爱惜一点自己的羽翼,凭着《观音山》的成绩,也不至于被这么多人鄙视。凭良心说,范冰冰还是有演技的,只是她太在意曝光度,很多时候得到越多,也许就是失去越多,烂片演多了,自然难得有好导演上门请她拍戏,她能得到的角色也大多是花瓶一类,难有发挥。
正在她两难的时候,冯导找到了她,真是一拍即合,范爷确实需要一部有影响力的片子翻身,她是个聪明的人,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己该做什么。
这部片子的基调基本就定型了,水平之上,但是票房给不给力,还得看宣传,这也就是为什么,冯导一定要选范冰冰的原因。
《1942》的失败,估计给了冯导不少心理阴影,票房的主力军——年轻人,对这部讲述中国苦难的片子不感兴趣,是它失败的最大原因。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从一开始的宣传,就开始规避这一点,范冰冰的加入,圆形构图的设计,都在吸引年轻人求新的好奇心理。
从目前来看,《我不是潘金莲》宣传不错,有可能达到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当然这也是冯导该得的,中国就应该多一些像他那样,有企图心,愿意突破自己的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