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时间是最煎熬的,是的,第三次报名送书活动终于如愿,从看到寄书信息到拿到书,经过漫长的一个多星期,其实与其说是煎熬,不如说是期待,因为我知道它终将到来,只是不确定是不是今天而已。
从我看到书名那一刻起,我就认定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会让我口水直流,毕竟吃货本质。
谁料想,除了让我自己想象着书里面的美食之外,更多了一份美食之外,享受千里之外的外国友人们法子内心的积极幽默的心态和特别的人生感悟。
我想这就是一个高级吃货的养成之道啊。
01.想吃就要吃好吃的,好好的对待自己的胃。
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
这就是吃货的真实写照啊,当我看到句话的时候,我马上圈字,拍照给我母亲大人看,因为她经常调侃的说我,
“整天就知道吃,吃的花样还多,你就不怕吃多了闹心啊”,
“还不是因为你弄得好吃,把我的口味都吃刁钻了”,
“…………”,然后一脸“怪我咯”的表情。
不知道有多少次为了吃一个好吃的,不惜花费半天,穿越整座城的去吃,没办法,因为好吃的实在是太多,噢,忘了说,我住在成都,天下闻名的“美食之都”。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外国来到中国,发出豪言要在一年内吃遍中国美食,结果一年半过去了,还在起点四川。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人民大众的头等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都是要吃,为什么不吃好吃的呢?
反正你吃与不吃,美食就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直吸引着你。
02.除了知道吃,还需要知道怎么吃。
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日本的米原万里,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比较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本吃饭前,都要虔诚的说句:我要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感恩赏赐的意思,感谢大地、粮食以此来延续自己的命。
可能就是这种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崇敬之情,使的作者在书中对事物的描述多了一份细致,每一个材料都好像有了鲜活的生命,每一道美食都是每个生命合作的演绎。
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食物吃起来更可口、更美味,每餐需要怎么搭配也是一门学问。
作者说,在俄罗斯有一句话,“早餐是为自己,午餐与朋友分享,晚餐给敌人吃”,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这句话,晚餐为什么要给敌人吃?这就是作者笔下俄罗斯人的幽默之处。
因为早上 容易吸收,所以要摄取足够营养,这是为自己吃;午饭时光是快乐的,与朋友,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亦是让自己快乐的方式;而我们自己都知道,睡觉前晚餐吃太多、太丰盛的话,第二天回胃部不舒服,身体疲倦,更是肥胖和亚健康的源头,因此晚餐一般都会吃的相对较少,较清淡,保持健康。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选择不吃早餐或者匆匆忙忙的吃完早餐,午餐也是尽可能的减少花费时间匆匆了事,而在晚餐则多花时间,吃的多而且吃的丰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发出感叹:一毕业,就是肚子开始堆积脂肪的开始。
这种情况早在在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福拜楼就写过:晚餐曾经是正午享用,在现在确实在“难以想象的晚”的时间进行。长久以来,我们好像就掉到了午餐和晚餐。
03.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吃
就拿“旅行者的早餐”来说,但看字面意思,谁都会认为可能是一种轻便、美味、易于携带、适用于旅行或者长期户外的人的一种食物,而实际上呢,这是苏联曾经的一种以难吃著称的罐头。
那是一种由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肉的五种肉一起煮制成的,味道极其难吃,而且价格低廉,品质也很低劣,而恰好俄罗斯人珍惜自己的胃,根本不会吃这种食物。
之所以名字的出现以及流传至今,是天生爱讲笑话的俄罗斯人为了戏谑、揶揄这种不受欢迎的罐头食物才出现的。
除此之外,作者还例举了欧洲大陆的人们对西红柿、马铃薯、玉米等美洲大陆的食物从厌恶、认为其是令人恐惧的恶魔的食物到现在的主食,不可或缺,这个过程竟然花了整整四五个世纪!
作者以此类推,说可能在不就得将来,蟑螂、乌鸦、褐家鼠有可能被作为可口的菜肴,解决一部分粮食不足的问题,
“那么恶心,谁会吃!”
“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何尝又不是这么看待西红柿、马铃薯、玉米呢”。
高级吃货不仅仅是吃味道,不仅仅是食物对味蕾的种种刺激,吃的是对食物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更是在吃的过程体味人生,体味生活。
正如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即使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积极的态度,乐在其中。
《中庸》言:"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能吃不代表喜欢吃,喜欢吃不等于会吃。能吃的人,饕餮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已在吃些什么;喜欢吃的人,津津乐道于某些口齿的艳遇;会吃的人,于寻常瓜菜中也能发掘旖旎风情,故才能享无边风月。
正所谓“饮食文化”,这是一个很有地域性异味的名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一支,记得《舌尖上的中国2》中说: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多少人离乡背井,拼搏在外,偶然吃到来自父母,家乡的一道菜,总会涌起一阵阵深埋心底的回忆,这就是家乡味道。这个时候,食物就不仅仅是食物了,那是一种情感,一个纽带,牵系着来自远方的关怀、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