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鸡汤文,也不是一篇自怨自艾的文章。只是近来有感,自从我将手中的笔束之高阁,生命好像只留下空白。无穷无尽的空白会在一个人重新回忆生活思考人生的时候将心里的自我一点一缕的蚕食殆尽。
当你的回忆出现大段空白的时候,意味着这段时间或许你确实白过了。你就该用心反思反思了。
不管当你面临缺失得回忆会怎样对待脑海里大段空白,我选择的是回望过往。
曾经的我是学校中的优等生,学弟学妹眼中的超级学霸,父母的骄傲与荣光。记得大概是大二的时候,校记者站的小学妹满眼羡慕采访刚刚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我,我侃侃而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用心的坚持努力换来的成果。那时的我满眼里飞扬是满满的自信和期待。我还记得无数坐在前排的日子,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记笔记,对知识是那样痴狂和迷恋。我还记得图书馆当时是如何布局,而我最喜欢的风景是抬头便可以看到日头渐渐落下带来霞光满天。我还记得我写下的每一个精雕细琢的句子。日月星辰在我氤氲温润目光里慢慢流转成光阴,那些跳跃的带有灵性的句子就在那些个充满情怀和信仰的夜晚细细酝酿缓缓落笔而出。
随着2017的到来,所有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一声一声瓦解中彻底改变。
新的一年难以置信的消息就是考研的失败。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看到考研成绩的那一瞬间,我真的难以置信。我反复检查了很多遍准考证号是否有失误,密码是否正确。直到心里确信无误,我的眼泪接着就掉下来了。啪嗒啪嗒,眼泪滴在手机屏幕上,把显示成绩的网站页面浸泡的模糊不清了。我知道,我与我一直以来寤寐思服的学校永远都不会有交集了。或许我还会选择二战三战,但重要的是在我最渴望最痴迷最期待的2017里,我认识到了或许一个失败,整个人生就不再一样了。
所有的那些自己曾用心铸就的自信骄傲和踌躇满志随着毕业离开学校,一片一片被剜下,血肉模糊的躺在了心里最阴暗的角落里,日记本记录的的凌云壮志早散开了跑丢了。而我就像个遭受重创几近心盲之人,看不清过去看不清未来看不清自己。那些难以放下的自我就像是硌在眼里的沙子,越拼命揉眼就越疼,越想要赶快痊愈就越严重。
当好不容易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自信心被赤裸裸的现实的打的无所遁形的时候,当所有的努力付出拼命奔跑却无法迎来万丈曙光的时候,当计划内的简单事情无法完成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怎么会这样。
学校老师后来给我说,如果我选择一个好考的学校肯定没问题。虽说没考上有些遗憾,但我从来没有后悔。只有尝试一下才知道自己到底可不可以。重要的是,我真的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的,所以才会一下子从天堂摔到地狱的感觉。
那些所谓的“优等生”的光环,成就了我也害了我。
因为是公认的优等生,所以我更加自信,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因为是优等生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愈加严苛。正是严苛要求成就了高标准高要求的自我性格但是也铸就了容忍不了自己的失误和有必然的弱点的逞强性格。如果我当时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预估,没有自负和虚妄的成分,也许结局是另一番模样。如果我当时能不贪多贪全,不那么贪心多背其他的知识就不会多走弯路顾此失彼顾小失大了。那些节省的时间会不会为我多增加二三十分呢?如果我不过分自我安慰,粉饰本不容乐观的现实,沉下心来认真仔细规划时间,也许就不会败的那么惨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但是,这些道理,涂的是心尖血剜的是心头肉。这些原本很简单的道理,生疼的血淋淋的让我看个透彻。有些事,势必需要自己亲身体会。很久之前,我爸妈曾经说过我有点粉饰现实不敢面对现实的缺点,做事不愿承认自己缺点反而到处找理由。这些他们都提到过,当时我没在意总觉得他们处处针对我总是感到压抑生闷气。当我真的自己面对事情,这些缺点让我看到了到残忍的现实。也让我真切的认识到了自己。原来自己并不那么优秀。甚至,很一般。也许是我身上其他的一些性格优势,比如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特点,特别明显的帮我掩盖了一些智力一般反应较慢记忆力一般的弱势。整体上,我好像是有特别之处,成绩普遍也比较高。但在考研这样千人万人过独木桥的状态下,没有人敢轻易放松警惕,坚韧和越挫越勇的个性品质,其实是一种最基本的备考素质。这个时候,拿来抵抗千军万马的就是对于时间的有效利用和重要的学习方法了。这才是决胜的关键。而我,恰恰把考名校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当做了我自以为是的取胜关键。所以,这是一场看得见结果的战役,那就是我必败。
自从考试结果公布了以后,我便就此沉沦了。不想面对。但这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沉下心来面对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前读书都是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圈子之内,除了专业课的书之外几乎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关心。这样虽然更专心的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文科本来就是文史哲不分家相互联系的,倘若眼光短浅不能做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那学过的等于白学。因为知识之所以如此牢固是因为彼此之间有联系,牵一发动全身。
重要的规律是倘若你学习的永远的都是孤立的知识点,那强大的记忆遗忘规律有一天会把你背的最牢固的知识也会溜走。
当我认真的在读一本书,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当我在读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看到了原来北大毕业生也会和我一样屡次遭拒屡次受挫,但他最重要的特质是善于反省批判。学到了他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感受到了他向上的拼搏和不言败的坚持。当我读白岩松的《白说》,看到了白大叔当年“出道”也是颇费周折。看他的文章就像再和一位智者对话。比如“学会接受‘平淡’这一生活现实,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儿靠。你的收入与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有了感触不必立即表达,中间该有一段“追寻”的时间。我把这段句子划了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我有时候不喜欢平淡,起床吃饭做饭打扫卫生看书做饭洗碗唠嗑……但是有时候这种平凡的生活可贵至极”。所谓的人间至味是清欢,那是一种意境极美的生活状态,平淡而又悠长。我还看了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看到了他身边的那些名校牛人们的批判与自我批判,那种敢为人先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是一种逼迫自己不断前行的强心剂。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只有把自己放的特别低,低到尘埃里,才能将脚踏到实处,不虚妄不逞强,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批判我自己,那么
到底哪里出现问题了呢――
难道是我笨吗。这是很多没有自信的人首先找原因的方式。答案当然不言而喻,因为你从来都不自信,一出现问题就归因于自己的智力。现在依然如此,做错了事情总是从智力入手归咎原因而不是着手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也许在孩提时代,你接受新知识总是很慢,数学总不是很好,想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想清楚想透彻。到现在看地图说起东南西北还需要手比划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任何事情都没必要从“头”追究原因。这些都没什么,人人生而不同,能力也肯定存在差异,但这不是怀疑自我的根据。你需要勇敢接受差异,用优势带动弱势,不要稍不如意就全盘否定。
是男朋友的追求,彼此的恋爱时光蹉跎了你吗?
是他让我的大学生活完满。也是他,治愈了有创伤的我敏感的我悲观的我自卑的我。他真的很优秀,有计划有想法,实习的时候得到广泛认可,毕业时他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你总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他人的影响。从不认真的想想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习惯性的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于他人时,自我挫败感会降低,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抚慰,自己还是宇宙间的最强悍最优秀的自己。是别人造成自己的失败,坠入深渊。一切的原因全然不在自己都是因为别人。
多么轻松简洁,在潜意识里把一切的责任推给了他人。是啊,用抱怨代替反省和思考真的容易多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真的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你真的把时间规划的很合理?
你真的确实将知识掌握熟练了,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你真的在自己努力拼命去做每件事情?还是得过且过?
你真的如你所想所说的那样热爱这个专业吗?而不是因为这个专业考的人比较少这样一定的功利目的?
如果是以前的我,我定不会问自己这些问题。可是现在,我想真诚的面对自己。为自己负责,认真回答心里的每一个疑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真的发现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