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吃饭,她是初中政治老师。席间,听她说,现在初二的政治课本里会教孩子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比如,教孩子在开放自己、敞开心扉对待他人时,即使对方对你无回应,错误也不在你,不必介意…
这话的前提是你自己先得敞开心扉。
由此我联想到了妹妹家饲养的宠物狗,这只名叫豆豆的小狗喜欢粘人喜欢撒娇,也具有不一般的察言观色的本事,可是如此聪明的豆豆却只是在非常熟悉而且比较信任的人面前才顺势平躺下,把自己的肚皮晾出来,让你给它挠痒痒。
可见,敞开心扉并不容易。
这背后有着会受到侵犯、虐待或被人占便宜的诸多恐惧。
小J是我的一个圈子里的朋友之一,我们经常会三三两两约着吃个饭,聊聊天,但我却感觉到,随着大家感情地升温,友谊地增进,小J始终跟周围的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她就像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硬壳,躲了进去。
小J交往过三个男朋友,各个对小J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是却常听她抱怨,男朋友不够爱她,亲密关系好像缺了什么,总升不了温。
我问她:“你爱你自己不?”
小J说,她的妈妈对人对事比较追求完美,会对她的要求高一些,如果达不到,妈妈会责怪她,并要求她做好,这样长大的她会时常对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太好,感觉自己并不可爱。
不但觉得自己不可爱,还要去承受怎么做都达不到母亲期望的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感觉。
年幼的小J为了远离这种痛苦,就将自己封闭起来。
虽然感觉不到痛苦了但同时也会阻挡爱流入身体,无法吸收爱带给生命旺盛的养料。
长大了的小J不信任爱而抗拒爱,拒绝对它全然开放。
在面对爱情地悄然而至,伴随着未修复的童年创伤,亲密关系中的小J经常会感受到惧怕和不信任。
然而对爱的渴望又让她想张开双臂却本能的退缩回来。
看着小J痛苦的表情,我问她:“你想要在爱情中拥有什么呢?”
小J说,她希望能信任对方,并且确认自己被真正爱着。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小J思索了良久告诉我:“感觉自己被接纳,被珍视…”
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家庭是提供孩子良性情绪环境的发源地。父母一旦提供了足够的接触和空间,孩子可以放胆去放松、放下、信任,感觉到被爱,被接纳。
童年没有被爱满足的创伤需要自己去修复。
我鼓励小J带着爱与慈悲反复地去看见, 去陪伴,去照顾,去关爱自己认为不够好地方犹如春风轻轻佛过荒芜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当初你认为自己不够好的荒芜之地有了浅浅的绿色,小草儿小花儿开始发芽,最后是花香满山坡。
春风佛过了你内心深处的荒芜之地,那些以前带着强烈负性情绪的不毛地带,如今也温柔地秀出一枝兰。
小J说,她感觉自己的壳在慢慢瓦解。
只是有时会感觉自己有浓烈的不被爱的怨气在内心中翻滚。
我笑着说,释放你怨气是瓦解你的壳的催化剂。
每一怨气都植根于没有好好被爱的陈旧伤口,以及对之束手无策的陈年挫折感。
这种伤痛和挫折感一旦成形,就变成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潜伏的隐形病毒,准备在被人错待我们时大举进攻。
心是自己的良药,使自己的伤口愈合
-----伊纳亚特汗
内心中深刻痛苦和悲伤,是由于我们从未全然而有意识看见并为这痛处悲伤过,伤痛由此凝结并越积越大。
我告诉小J,把自己的伤处慈悲地拥进怀抱,穿透内心四周厚厚的、防御型的壳。
允许悲伤栖息在怨气核心,我们便和内心的女性的柔和特质重新联系起来,它释放出解药软化铁石心肠般的怨气。
我告诉小J,要不断去触碰你内在伤痛感觉,觉察它的存在,承认、允许存在,不断开放给它空间,允许它更深一层存在。
小J说,她感觉她开始重新栖息在自己的内心,曾经孤绝的内心又活了回来。
有了活力的心又开始理解曾经的伤害,这种善心的理解融化了使心便硬的憎恨之冰,让本来紧缩着的手臂大胆地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