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接口的定义
两个不同的系统或者一个系统中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就称为接口。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全名:Application Programma Interface,简称:API)是一组定义、程序及协议的集合,API可实现计算机软件之间的相互通信。API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用功能集。程序员通过使用API函数开发应用程序,从而可以避免编写无用程序,减轻编程任务。
前后端分离是近年来Web应用开发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a.后端工程师不需要精通前端技术(如HTML、CSS、JS),只专注于数据的处理,对外提供API即可。
b.前端工程师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其通过API获取数据,并专注于页面设计。
c.前后端分离可扩大接口的应用范围,开发的接口可以应用到Web页面上,也可以应用到App上。
1.2.2 接口的分类
依照所遵循的协议不同,常见的接口可以分为以下3类。
a.HTTP 接口
它是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开发的接口,但并不能排除没有使用其他协议。
b.Web Server 接口
它是系统对外的接口,比如你要从别的网站或服务器上获取资源,一般来说,别人不会把数据库共享给你,他们会提供一个写好的方法,让你用来获取数据,你是用他们写好的方法就能引用他们提供的接口,从而达到同步数据的目的。
c.RESTful 接口
简称REST,其描述了一个架构样式的网络系统,核心是面向资源。REST专门针对网络应用设计和开发方式,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
1.2.3 HTTP协议
HTTP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支持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b.无连接。限制每次连接,使其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端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端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c.无状态。HTTP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必须重新上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如果服务器不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应答就会比较快。
1.2.4 HTTP请求
HTTP请求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统一资源定位符、请求方法(Method)、请求头(Header)和请求体(Body)。
1、统一资源定位符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适用于完整地描述互联网上网页和其他资源地址的一种表示方法。URL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表示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URL相当于文件名在网络范围的扩展。
URL的一般形式为:
<协议>://<主机>:<端口>/<路径>/<文件名>
<协议> 指出获取该互联网资源所使用的的协议。HTTP请求使用的是HTTP协议,除此之外,还有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
在<协议>后面必须加 “ :// ” ,不能省略.
<主机> 指出万维网文档是在哪一个主机上(可以给出域名,也可以给出IP地址)。
在<主机>后面必须加 “ : ” ,不能省略.
<端口> 为服务器监听的端口,HTTP默认为80端口,FTP默认为21端口。
<路径>和<文件名>进一步给出资源在服务器上的位置,但是他们的名称是虚拟的,和服务器上的物理名称可能不同。
对于动态页面,用户通常还需要给服务器提供访问动态网页的参数。因此,URL后面还可以跟上一个英文冒号,问号的后面以“ 参数名称 = 参数值 ”的形式给出多组参数,每一组参数之间用“ & ”分割,称之为查询串(Query String)。具体形式为
<协议>://<主机>:<端口>/<路径>/<文件名>?<参数1>=<值1>&<参数2>=<值2>
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postman
2、Method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Method),基本方法有四种,分别是GET、POST、PUT和DELETE。可以这样理解:URL地址用户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和DELETE方法对应着这个方法的“查”、“改”、“增”、“删”操作,即GET一般用户获取、查询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户更新资源信息等。
除上述四种方法以外,其他的方法在接口测试中遇到的概率很小,即便遇到了,也可以借助Postman工具构造出相应请求。
GET方法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a.提交数据的方式不同。
b.传输数据的大小不同。
c.安全性不同。
3、Header 和 Body
HTTP报文是面向文本的。HTTP请求报文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a. <request-line> 请求行;
b. <headers> 请求头;
c. <blank line> 空行;
d. <request-body> 请求数据。
1.2.5 HTTP相应
将HTTP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给出相应的应答,服务器返回的应答消息成为HTTP响应。
1、HTTP响应报文
HTTP响应报文同样也是由4个部分组成,与请求报文的格式非常相似,具体格式为:
a. <status-line> 状态行;
b. <headers> 消息报头;
c. <blank line> 空行;
d. <response-body> 响应正文。
响应报文和请求报文的区别在于,第一行中用状态信息代替了请求信息。状态行通过提供一个状态码来说明所请求的资源情况。
状态行格式为:HTTP - version Status - Code Reason-Phrase CRLF ,其中:
a. HTTP - version 表示服务器HTTP的版本;
b. Status - Code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响应状态码;
c. Reason-Phrase 表示状态码的文本描述;
d. CRLF 表示一个回车符和换行符。
状态码由3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定义了响应的列表,它有如下5种取值可能。
a. 1 X X :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b. 2 X X :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和接受。
c. 3 X X :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d. 4 X X :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e. 5 X X :服务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处理合法的请求。
以下对常见的状态代码和状态描述进行说明。
a.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b.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端所理解。
c. 401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
d.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正确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e.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f.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了不可预期的错误。
g.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2、JSON
a. JS对象标记的定义
JS对象标记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基于ECMAScript的子集,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数据结构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其易于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能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因此,HTTP接口响应一般为JSON格式。
b. JSON语法规则
JSON语法规则包括用大括号保存对象、用键值对表示对象、用逗号分割每个对象、用中括号保存数组。
{"name":"michael","age":"23","gender":"m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