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公之路的确定,时间来到了2019年9月,同时也进入了研二上学期。
我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搜集公考的资料,关注了许多公考微信公众号,同时也下载了许多公考的APP。在网上搜遍了所有开设公考的机构,众所周知的有中公、华图、粉笔等等,但地面课的价格实在不是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大约是五位数(具体数值就不说了);但b站和其他渠道的那种课程又是只有部分视频而没有资料。综上最终我选择了考虫的线上课程,只要599元,资料8公斤,包含课程视频500多节,包含纸质讲义、笔记本、真题、文具材料等等,感觉性价比还是可以的。
因为当时了解到十月中下旬就会出公告,且十一月底左右就会初试,初试的科目包含常识判断(以后简称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以后简称言语)、数量关系(以后简称数量)、判断推理(以后简称判断)、资料分析(以后简称资料)。(当时复试之后没看)
所以我在考虫发的日历上勾画了出了相关重要的时间点后,按照视频的课程开始看,因为我买课的课程是国考5班,已经是最后一个班级了,所以好多课程已经上完,我就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视频。在我大概扫了下所有的五个题型后,结合入门课的介绍,我发现了哪里是我的强项,哪里是我的弱项。
听课程所介绍,五个部分中最容易的是资料,这部分最容易拿分。资料的题型包括文字、图表(柱状、扇形、折线、直方等等)、表格、综合。在国考中(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后面详细介绍)资料分析考察的内容就是计算,(题型相同)共四个大题,每道大题有5到小题。要是按照平时认认真真做的话,只要有初中的文凭都会做,而考察的关键就是解题速度,因此涉及到一些公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这些公式都背下来,比如增长率公式(每年必考)、增长量公式、倍数公式等等。于是我第一个模块先听的这个。
其次是判断,判断中又细分为四个题型: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一共40个题,每个题型10个。我本人是一个比较喜欢做推理类的事情,因此执念于图形推理(后来才知道太蠢了),在第一个模块听完后迫不及待地想测验下自己的能力,听图形推理的时候,边做题边放课件(臭显摆在后期付出了代价)。定义判断就好像很佛系,看懂了就能对,看不懂铁定错,这部分就好像定时炸弹。类比推理字最少,但其中也蕴含着波涛汹涌。逻辑判断内部又分为加强判断、削弱判断、推理判断等等;小的时候有时候也是痴迷于案件推理而不能自拔,导致后期在做推理判断部分耗费过多时间,而没有好好认真听当时课程教的快速解题方法。
两个模块结束后,接着是言语。分为语句题和词汇题。两个题型各20个题,共40个题。说实话言语一直是我的弱项,说句不好听的,平时说话都颠三倒四的,怎么可能在言语题上做对。这第三个模块听下来自我感觉没什么起色,语句题考的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我似乎就没找对过关键词,更何谈选对;词汇题选项里的几个词字面意思基本相似,要找之间的细微差异,从来靠语感做题的我,此刻显得尤为挣扎。
倒数第二个听的常识。共20个题。这部分顾名思义,考的就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所有,语数史地政理化生等等,因为我对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比较熟悉,随着后期时间的紧张,这两部分直接没听。尤其是改革后,时事政治和法律题占了较多部分,这两部分恰恰是背诵较多的部分。由于后期时间不够了,就大致扫了一眼。
最后就是数量了,这部分通俗来说就是奥数题。省部级一共15题,地市级一共10题。本人小的时候有幸参加过奥数班有些基础,自我感觉可以做出来(其实认真做都能做出来),由于国考考的是解题速度,而不是做出一个或两个题而引以为傲。在介绍中我也知道了,这部分能做则做,做不了就直接蒙,不能耗费太多时间。
其实从听视频开始到考前的前一天,我的视频也没全部看完。就这么半吊子的状态就上考场了。。。果然是纯粹的试水。
后面一节将介绍我报考岗位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