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的同事,父母都是体制内退休的,她父亲还是正科级干部。她自己也是某事业单位的编制内。两老人加两夫妻,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
在我们老家那个小城市里,这样的单位月收入基本在5000上下。这样的家庭月收入即使没有20000,也有15000+。
要知道我们那边一碗米粉的价格是4元,里面还有肉,一份中等快餐两荤一素才10元。
在这样的消费水平前提下,这位姐姐一家人却把日子过在了贫困线以下。
听完她家的故事,我们都唏嘘不已。
(一)
每个单位大院里边边角角的总会有些空地,对于那些在一个地方几十年之久的单位来说更甚,她们家老太太退休后在单位开垦了几块地种菜。只要不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单位领导也不管,但是那种藤藤蔓蔓能爬高的植物是不能种的。
老太太起早贪黑种了些小白菜、葱姜蒜、辣椒、茄子之类的,还种了一片红薯,夏天吃苗,冬天挖红薯。一年到头只要地里能摘出菜就不会再买别的青菜。
肉类只买猪肉,偶尔买鸡肉和鸭肉。鱼类海鲜类几乎不买。用那位姐姐的话说就是买了也不会做。
下馆子什么的就更不要说了。据说有次老爷子过生日,儿子儿媳带着孙子从外地回来给老头祝寿,一家子七八口人去羊肉馆吃了顿羊肉,一共花了一百多不到两百。
结账的时候老太太看到金额就生气了,说这么贵,在家吃可以吃得很好。女儿说餐馆里都是这个价,她还跟女儿大吵一架,最后闹得一家人气鼓鼓的回家。
老太太省惯了,好衣服舍不得穿,好吃的也舍不得吃。平时最常见的就是老太太和她女儿穿着亲戚家淘汰下来的旧衣服。
我朋友结婚那天,在婚礼酒宴上看见一个老太太七十多岁,穿着件米白色唐装短袖,七分长的黑裤子,脚上半长的丝袜外套着一双黑色尖头半高跟皮鞋。皮鞋的样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人穿的款。
我偷偷在朋友耳边说了句,这老太太是谁呀,真逗!
朋友说就是那个超会过日子的大妈。
超会过日子……真的是超会过日子啊!
听说她们家有三套房子,还买了台十几万的车。每次女儿想买件好一点的衣服都会被母亲说,你有那么多衣服,又没烂,怎么又要买?
这都是什么逻辑?衣服要穿到烂?我亲眼见过她女儿穿一件黑呢子外套,布料洗到发白,袖口磨破,款式也是上个世纪的。一条呢子裙薄得在风中飘飞。黑色打底裤加白色棉袜与黑色单鞋的组合让我永远难忘。
过好一点的生活不是说你要买多贵的,过得多奢侈。你为什么不能过与你收入相匹配的生活呢?能吃得上肉就不必吃糠咽菜。
降低生活水平不是光荣,而是阻碍社会进步。国家要进步要发展需要适当的消费来推动。
假设大家都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那些工厂的工人就会没有事做,也就没有工资发,企业也没有资金进行生产或者做更高端的技术开发。工厂会倒闭,工人会没有钱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生活困苦。这就是经济衰退,长期下去整个社会就会倒退到如原始社会般的只能自给自足。
究其原因可能是老人家过去生活太苦,所以节俭惯了,现在有钱却依旧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几个月前,老爷子在家摔了一跤,没几天就去了。老太太在家哭天抢地,一会说老头的衣服还是新的没有穿过,一会说前几天老头要吃猪蹄,没给他买。现在才说这些话是不是太晚了?
本山大叔说过,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 。
老太太这一家纯粹就是现代版的葛朗台。死守着钱,什么也舍不得吃,什么也舍不得穿。等到人没了才痛哭流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以前看到保险公司的宣传,健康是1其他的快乐、幸福都是后面的0,只有1在,后面的0才有意义。这样看来,人是1,人不在了,再多钱都是0。
>(二)
小F是我前同事,月工资8000+,父母有退休金,她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个月工资基本上都贡献给商场和某宝某东,手机永远是水果最新款。每年出去两次旅游,工资花完了就刷信用卡。
她妈妈劝她存点钱,免得需要急用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有。她却说趁着现在年轻还有资本,要对自己好一点。钱花了还可以再挣。
同事们偶尔讨论理财,她都是不屑参与的。她觉得这么点工资怎么理财?挣个几十万上百万才有资本理财。
上月初,小F的爸爸生病住进医院,她才突然发现没有发工资的时候自己连5000块的住院押金都付不起。
现在有多少人是月光族,还有多少人是超前消费的卡奴。这些人的消费观经不起一点点的风浪。
也许是亲人的突然生病,也许是自己的突然失业,都会让他们翻不了身。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正确的消费观不是节衣缩食的存钱,也不是盲目购买。正确的消费是有目的的存钱,有计划的购买,有节制的消费。
我们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齐帆齐写作自媒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