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桌F要结婚了,除了祝福我不知该说什么。这似乎又是一个老套的故事,被最爱的男人伤得最深,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爱自己的男人度过余生。
和F相识于高中,那时他和成是情侣这件事全校皆知,同学、老师、甚至于校长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我总以为他们会永远在一起,因为F是那样真心的对待他,未曾想这样的深情也会被辜负。
起初,我和F只是同桌,我和她都不住学校宿舍,在外面租的房子住。她住的房子的房东太太很苛刻,就跟电影里的包租婆一样,所以她不喜欢待在自己的寝室,总是往我的寝室跑,于是我渐渐地成为了她的倾听者。
他们是初中同学,初三毕业后两人未免异地之苦选择了同一所高中,其实以F的成绩完全可以去更好的学校的,但她选择了爱情。我问她值不值得,她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呵呵,又是一个中了张爱玲毒的痴情女子。
由于和F整天形影不离,渐渐地我也认识了她的男友。我一直觉得他是个心智不成熟的男生,甚至于像个小孩子,可能是因为男孩永远比同龄女孩成熟得晚,何况他还比F小。F和他在一起一直像个大姐姐,或者直接说像他的妈也不为过,她总是照顾他的一切,包容他的一切,甚至于在寒冷的冬天为他洗棉袄。
F的包租婆房东当然不会允许她把别人的衣服带回去洗,所以她便自然而然地将衣服拿到我的寝室洗。有时候她在卫生间洗衣服,我就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问F干嘛帮他洗衣服啊,这么累。F只是呵呵地笑着,她说C父母从小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他奶奶那么大年纪了,哪能洗得动啊。后来我也不再发表观点了,只是偶尔取笑一下她,“还没嫁给他就一副小媳妇的模样了!”F每次听到我这么说都会觉得开心,能为自己心爱的人做点事,内心应该是满足的吧。
我以为我的高中生涯都会有F的陪伴,直到高一暑假。当时F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下学期就不上学了,当然C也不上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觉得成家境比她好,她想早点工作好有经济方面的支撑,真的是太傻了。
起初,F去了北京,因为F的父母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F带着自己的积蓄去了南京,去找C。他们俩起初是住在C的家里,过了几个月便在附近单独找了房子,过起了二人世界。
F比C大,且比C成熟,衣食起居这一重任自然是由F负责。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什么马桶盖是掀起还是盖上啊,什么牙膏从头挤还是从中间挤啊,这些都能成为吵架的理由。他们也就在这样的磕磕碰碰中生活着,起初是不适的,慢慢也就习惯了。我以为他们迟早会结婚,谁知道好景不长,三年后C背叛了F。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芽……然而歌词永远都只是歌词,很多夫妻都免不了七年之痒,更何况C正当青春年少。C的新欢比他小,据F描述应该是个会撒娇,让男生有宠爱欲的女生。F当然比不过那个女生,她对C的好会感动他的父母,但却感动不了他。换而言之,F是个结婚对象的最佳之选,然而却不是最适合谈恋爱的。
当时我并不懂什么是爱情,我以为爱情就像平时一直去吃饭的餐厅突然关门了,那就再换一家就好了,何况F是那么的贤妻良母,何愁嫁不出去?但我似乎低估了爱情对一个人的杀伤力,之后F又回到了北京,但是却完全与朋友隔绝了,她应该躲在某个地方偷偷地舔舐伤口吧!
后来,F和我说那时她回到北京后,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重新在北京找了份工作,过起了没有C的日子,在外人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但每天晚上她都睡不着,内心翻腾着往日的点点滴滴。是啊,怎么可能没事呢,那份感情她可是付出了全部的真心啊,甚至为此没少和父母吵架,这份感情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以为/我已经把你藏好了/藏在/那样深/那样冷的/昔日的心底/我以为/只要绝口不提/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你就终于/终于会变成一个/古老的秘密/可是/不眠的夜/仍然太长/而/早生的白发/又泄露了/我的悲伤”这是席慕容的一首诗,我似乎终于理解了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