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到儿子的字总是放飞自我,她说,不要强制他重写或者训斥,可以跟他商量,写的更好的可能性在哪里。如果真的想强制的话,也不要用那种“必须怎样怎样”的话,可以哄他,比如,“妈妈最喜欢看你写日记了,妈妈觉得每天听你读书是最幸福的事”等等。去诱导他,各种利诱。
今天试了一把。
小姑娘D,很聪明,又有点狡黠。小姑娘L呢,笑起来特别纯真,可对学习有点懒惰。我对她俩说,我好喜欢听你们读诗,快快,给我读一读。小D和小L姑娘眼睛顿时一亮,争先恐后地读。读完一首,我对小D说,你读的这么流畅啊,就是有几个字发音不对。你再练习练习,一会来挑战哈!转身听小L读,然后“由衷”地赞美,哇,好有感情呀!能不能再流利些,一个停顿也不要有啊!D姑娘和L姑娘兴致高涨,拉着我的胳膊,一首接一首地读。D姑娘还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我的小名跟这个字一样,你别告诉别人呀!
儿子的作业单,和昨天一样令人失望。我对自己说,再等等看,要给新老师,也给自己时间。几个家长忍不住吐槽。对比是不可避免的。谁让我们在起点就遇到了她呢!曾经抱怨过为什么每次作业单发的那么晚,找打印的地方要找好久;也曾经吐槽她的作业要写到很晚,那些题目需要看书、画画、查资料、总结、概况才能答上来。可依然被她“又多又难又棒”的作业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题目我们大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似乎又没什么关系,因为问题是开放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视角。所以现在突然面对一张“请按原文填空”,可想我们的心里多么万马奔腾……
她的心血,她的智慧,她的见识,她的远见渗透在每个细节里:每天上课前的读绘本故事,歪歪扭扭的随堂笔记,满满一黑板的集体讨论,全班越过下沉广场去看演出,正装出席的诗歌朗诵会,升旗仪式上的汉服表演,35块钱一本的诗歌本,马利牌的素描纸,还有喝茶、画扇面、写篆书,看海、打滚儿、淋雨……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说:“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巴黎会一生都跟随你”。
大孩子小孩子,都被她带到了一个这么高的起点。
我们不要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