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能白白坐地铁仅为去金鹰干洗衣服的动因,加上羊群效应的诱惑(被朋友圈刷屏的好评的探究),我终于在两周之后的今天决定约上好友去观摩电影《无问西东》。
之前只看朋友圈的感想,本以为是对既定命运的反抗题材,或者是类似《优秀的绵羊》之类的指导高校精英如何思考发展方向的电影。
电影从现代企业高管张果果的故事展开,穿插着讲述了从四个不同时代清华人的故事,展现了清华人的精神传承。
第一代,在梅贻琦的提点和泰戈尔的讲座启发下,突然顿悟的吴岭澜,弃理从文,而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战争时期清华)的教授,教导其学生沈光耀思索人生意义。
第二代,家境优渥文武双拳的沈光耀因吴岭澜启发和对战争生活现状的感触,违背了母亲的意愿,选择为国家牺牲生命,从军成为飞行员,为西南地区的贫困儿童运送救济食物,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之为“晃晃”。
第三代,因“晃晃”的善举,孤儿陈鹏被西南地区的大孩子们抱着养大,成为清华工程物理系优秀毕业生,进入九所研究两弹,为提升国家核力量做出贡献。他与两个同窗好友的关于批斗、真实的坎坷故事,让好友李想醒悟“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第四代,支援边疆的李想为救同事牺牲自己,才让同事儿子——张果果的出生成为可能。于是,在回忆思索之后,张决定做真实自我,拒绝同流合污,传播善意,并因善举获得内心的愉悦。当被救助者送来四胞胎的名字和他们将来的选择时,张果果露出了微笑。
可能因为未层经历,加上个人看某些演员演戏特别容易出戏,有些台词描述并不那么让人信服,结尾的点题有些生硬,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并不如心里预期的那么好。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对毛爷爷时期人民生活的特定精神面貌与战争时期的穷苦生活回忆。
至于珍惜珍贵的自己,敢于展现真实自我,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这些电影想表现的主旨,暂时没有深入我心。倒是对钱钟书、陈寅恪、王国维等大师们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默默在内心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