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574篇文章
上周末,很久没露面的by2组合,在最新一季选秀节目《明日之子》的初选舞台亮相。
虽然稳健的歌舞表现赢得了不少选手的赞叹,也一度被网友顶上微博热搜榜前列,但还是没有斩获万众期待的六星成绩;
前途未卜。
说实话,虽然我之前也不太了解这个组合,但年轻人都知道,by2已经成军十年了;
对于跨入第三个年头的《明日之子》来说,先前的光环再耀眼,都无法成为保证当下和未来的筹码。
毕竟,回顾上半年落幕的男团选秀大战,非但没有出现和去年一样的火热局面,反而还颓势尽显——
迪丽热巴主持的《创造营2019》的前两期播出后,网络播放量只有去年《创造101》同期的70%,到第四期直接跌到不及去年同期的50%——没,人,看;
张艺兴主持的《青春有你》也没有去年《偶像练习生》吸睛,既没有像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这样的高人气新星出现,也没有引起大范围的话题讨论;
唯一一个“开播即巅峰”的《以团之名》,则全靠选手在竞选舞台上的花式失误,被吃瓜群众当作“欢乐源泉”笑上了热搜。
如网友所言,红,是一种玄学。
但是玄学的背后,依旧有值得我们解析和探讨的因果。
1
选秀模式的魅力在哪?
说起选秀,2005年那档引发万人空巷的《超级女声》,绝对是中国选秀综艺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是从《超女》走红开始,以音乐为竞技形式,有专业评委点评辅导,最终依据大众投票决定舞台TOP的选秀模式,成为了最被大众认可的节目范本。
《以团之名》、《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这些最新推出的节目,除了将播放平台从电视转到网络,给观众取了“全民制作人”这样更有代入感的名称外,本质上仍旧遵从着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
通过决定权的下放+全方位的信息互动,让粉丝和选手在短时间内,产生命运一体的紧密连接感。
具体点说就是,选手在节目里的表现,与粉丝的应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选手要唱好歌、跳好舞,用实力征服更多的路人和评委,而粉丝除了为选手加油呐喊,还要自发地为选手宣传造势,吸引新的关注和票数。
选手的成功,不仅是其个人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
选手的失败,不仅是其个人的失败,也是“我们的失败”。
这种关系的构建,一方面沉淀了现有粉丝群体的忠实度,另一方面,也必然引发各家粉丝在选手排名座次、淘汰晋级之间的冲突和争论;
而这种争论,恰好也是进一步凝聚情绪、衍生话题和增强节目关注度的关键。
当然,其中也不乏本身就自带争议的选手;
比如去年靠“土创”在朋友圈实现舆论逆袭的王菊;
以及“啥也不行全靠运气”出道的杨超越;
注意力稀缺的年代,这种热搜体质的存在,愈发印证着“不怕有人骂你,就怕没人说起你”的娱乐圈真理。
所以,与其说选秀是一种选拔和围观,更不如说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吸纳全民参与的舞台大狂欢。
2
为什么选秀热度不再?
当然,人为的赛制设置有“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选秀归根结底,还是少不了对实力本身的讨论。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争议的本质,都来源于对“实力”的认知差异。
实力越强,闪光点越多,能吸引的关注度越足;
实力越高水平接近,决胜越在毫厘之间,晋级淘汰的争议就越高。
这才是选秀节目应有的正向生态。
反之,当选手整体实力都水水的,也就不存在争议的基础了。
《以团知名》花式失误;
《青春有你》的超短期练习生频出;
对此,张艺兴直言不讳:“有时候真的不能怪你们,是这个市场浮躁了。”
这种浮躁,更现实地揭露了我们练习生体系的不成熟,和高频率选秀节目需求的矛盾——揠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得不偿失。
主办方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今年才会有“再出道”群体的加入:
比如曾经以至上励合男团出道,靠着《棉花糖》和《繁星》等金曲名噪一时的张远和马雪阳,比如亮相《明日之子》的by2姐妹花。
一方通过吸纳这些“前辈艺人”来弥补新人在实力和流量上的短板;另一方则借助最新的网综平台给自己多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翻红机会;
各取所需是真,但谈不上“互利共赢”。
张远和马雪阳在节目结束后又一次消失在了大众视野,而《创造营2019》也以烟花散落的姿态,结束得略显冷清。
但更多人,依然不知道他们是谁。
很多人说,实力不足的新人走的是慢慢成长的“养成系”路线。比如目前最火的TFboys就是这一类型的典范。
三小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让粉丝看到他们在唱歌、跳舞和表演、主持等全方位能力的进步,既让老粉欣慰,也给予路人更多惊喜和转粉的可能。
但这样的成功同样有其不可复制性。
TFboys的经纪公司时代峰峻在去年推出的养成系新团——台风少年团,即便有《快乐大本营》的出道预热和湖南台跨年晚会开场的机会加持,依旧没能重现同门师兄彼时的成绩。
有实力未必能红,但是实力不够,基本连吸引争议的机会都没有。
3
被记住,比被看见更重要
相比职场,娱乐圈“年龄危机”要赶早得多。
同样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对于刚准备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只是个开始,但对于有志走唱跳路线的练习生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关乎该不该退休的分水岭了。
浮躁的不单有市场,还有人心。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拉低了传播的门槛,以至于有明星梦的练习生和网红们,像饿虎扑食一样不放过任何一次在镜头前露脸的机会。
但是,单纯地被看见只会徒增审美的麻木,而无法在观众内心溅起波澜。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点:
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
所以比起那些流于表面的人设和标签,一份好作品更能长久而深刻地构建艺人与粉丝连结的纽带。
没有俊朗外表和练习背景的毛不易,用一首《消愁》和所有游人举杯共敬了一轮朝阳与月光,故乡和远方,成为从选秀节目里脱颖而出又扎实站稳了脚跟的“平凡异类”。
梁博拿下万众瞩目的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总冠军。节目结束后,灿星公司火急火燎地张罗人气学员,想开始巡回演唱会,却唯独遭到了梁博的拒绝。
对此,他只在采访里说,只想赶紧回到学校的练歌房里呆着去,只有在那里,自己才舒服自在。
名利当头,他也没有忘记,坚持打磨自己的原创,才是一个摇滚歌手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就这么当了5年“最没存在感的冠军”,直到以一首《男孩》再度绽放于《歌手2017》的舞台,并于今年夏天加盟《我是唱作人》。
在最新一期节目里,他再次用一首《你会成为你想的那个人》的原创,给了无数人以宽慰:
你一定会成为你想的那个人;
而那个人究竟属于哪一种人?
或许像太阳能拥抱着星辰;
或许像你我只是普通人。
年龄不是他们的危机,而是成长见证。
科技和时代会不断发展变化,但人性的本能和需求不会改变。
也正是因为守得住初心的人太少,我们才会不自觉地圈起舞台,为这样的人留下长久的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