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誉为中东“微信”的阿联酋最大即时通讯应用BOTIM近日联合技术合作伙伴PayBy和战略合作伙伴VISA、Mastercard、银联国际,正式发布移动支付服务,志在以全方位、多场景、安全、健康的支付环境领衔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支付方式变革——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境内银行账户数量增速放缓,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和支付体系总体运行相对平稳。其中,一季度,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25.03亿笔(占电子支付业务总量49.09%),金额90.81万亿元(占电子支付总额15.07%),同比分别增长14.29%和4.84%,呈现稳健态势。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用户、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始走向移动支付,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多则是移动支付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掏出手机扫码结账而免于复杂的现金找零环节早已成为惯常,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的便捷性已经被国人习以为常。而今年年初开始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进一步促使更多人为避免接触式传播、保持充分的社交距离,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更多尝试,如支付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悄然发生改变——出于对现金支付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担忧,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一时受到更多追捧。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客观上也推动了中东地区数字支付的普及和应用。根据万事达(Mastercard)的最新调研数据,中东及非洲地区非接触式数字支付的使用量增长逾七成。一方面,消费群体与实体经济被迫发生阶段性脱离,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经济受到青睐,电商平台用户增多;另一方面,实体服务供应受限,不少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纷纷转投数字渠道,积极走向线上。
一直领跑MENA地区移动支付市场和金融科技开发的GCC国家中,沙特、阿联酋等地数字支付的发展机遇与电商平台的快速渗透相伴而生。沙特商务部统计显示,该国网络购物总金额自2月以来增长约四倍,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境内电商平台应政府要求,自4月下旬起暂停货到付款的现金支付业务,这无疑从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线上支付的普及。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人口破亿的埃及。以当地最大电商Jumia为例,除了用户数量的增加,疫情防控政策和宵禁令的冲击促使更多实体商家入驻平台,加之政府为鼓励电子消费而适当放宽了电商平台在防疫期间的线下物流配送限制,数字消费及支付业务扩张速度可观。不过,在中东等地不少国家,由于银行开户门槛较高,多数民众没有金融账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电商及移动支付发展的步伐。而更多的风险和变量则来自保守而严苛的监管层面,因此,面对特殊的发展机遇,第三方支付仍须以对接本地银行、打通本地渠道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适应本地化需求,如在优化风控系统和线上支付体验、确保运行稳定性和支付成功率等方面重点发力。
一旦支付活动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线轻松完成个人账户转账汇款、现金红包、话费充值、商超消费不在话下,移动支付将快速渗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覆盖并触达存在刚性需求的零售、餐饮、交通出行、医疗社保、公共缴费等生活场景和更多线上线下支付场景。为此,移动支付服务方更不应满足于成为品牌商户、在线游戏、网络购物、社交电商等服务的底层数字支付架构提供方。
调查中,非接触式数字支付的用户比例高达70%,其中八成以上受访人士表示会在疫情结束后,保留使用这一支付习惯。参考往年数据,中东及非洲地区个人信用卡支付总额(2018年为1,660亿美元)与该地区消费者支付交易总额(2018年为18,000亿美元)之间依赖现金市场弥补的巨大差距无疑将成为数字支付的广阔发展空间。
贝肯斯通(BECKSTONE Group)作为专注于出海服务的咨询机构,始终致力于助力中国成长型企业拓展海外事业机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机构与国内多地地方政府、多领域商业伙伴既已建成覆盖公共关系、业务发展、实际运营的全方位沟通机制,与包括沙特在内的多国国际合作伙伴既已形成多元化战略性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