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面前 你是谁?

我今天读了掌控习惯的第二章,主要讲习惯与身份的联系。

认同自己的某一身份,比追求结果会更可持续,应该类似4G和5G的区别。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什么身份,有什么标签,或者是什么人设,这些都是概念,是说辞,重要的是把它用起来。

关注身份的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君子不器,不被局限于这个身份。

可能看到这里会觉的晕,觉得前后逻辑相悖,这不是既要什么,还要什么吗。

其实这像化学反应方程式一样,有的同学初中高中掌握的方程式,到了大学又变了,归根结底是条件不同。

要确立身份观念是让它帮助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比如,张三不爱读书,读书是一个好习惯,他苦于想要坚持读书却不能坚持,这时候如果能把高度拔高到自己是一个阅读者,或者什么长期主义者就会大为改观。

当张三想偷懒不看书的时候,他的内心会跳出了这个问题,你不是说你自己是长期主义者,阅读者吗。

也许内心的想法是随机刷新,但会给你内心种下一颗种子,不断的生长发芽。

文中有一句话让我收获最大。

某种想法或行为与你的身份贴合得越紧密,就越难改变它。

这可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这就是现实。

一个人受成长环境,原生家庭影响,环境和家代表着稳定,如果你没有很大的决心或者能力,是很难跟它们的负面因素分离。

所以就有了重复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想法和行为所叠加的力量不断增强,想法和行为演变成习惯,你的习惯塑造了你,你又形成了一个身份,直到固定,直到怠于思考,开自己的倒车。

等到外界的打击会让你清醒,是疼醒的。

也就像黑客帝国里,尼奥选择红色药丸,离了矩阵看到了所谓真实的世界。

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真相,是否会坚持追求真相,能坚持追求真相的人会得到真相的红利。

向上攀登的道路是痛苦的。

让我想起有一天去买药,骑着自行车,下起了点点碎雨,雨是向下落的,不管角度如何,我骑着自行车向前行驶,会有雨落在我的脸上。

雨是客观现实,也是现实,我的目的是买药,想要达到目的必须要与存在我面前的雨碰撞。

如果这个雨变成了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疼痛感加倍,我还会坚持买药吗。

最后

如何不被身份局限,那就先要想明白君子不器,即先出世。

如何利用身份观念达到自己的目的,为再入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