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有一句话很经典:「一些无所作为的人,他们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叫现实世界。」
「重来」是我们一生放不下的执念。
高考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年我们披荆斩棘,熬过「人比人」的高中三年,费力爬出这个题海深深的圈套,反而又主动跳进一个更大的圈套!
这个圈套里充满更多的竞争,不是中小学单科、综合成绩的排名情况那么忽悠,而是像把你从几千颗大豆里挑出来又放进了塞满大豆的仓廪里,你不是被放大,你是在被缩小。
无论高考重来多少次,所有的结果都有一个共性:面对社会。
于是我们会想方设法地放大自己,多搞点成果,为了以后的「工作简历」更有优势。
社团活动、生命科学竞赛、雅思托福、演讲……机会是大把大把地来,我们因此比以往更容易迷失自己,习惯把目光「盯」在别人身上,而几乎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这种「错位」就是一万点伤害!
像雅虎做到最后,谁都不知道梅耶尔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如果自己找不到方向,什么都想干,那就要警惕了!
我有一个朋友J,热衷于打「王者荣耀」。每次我有任务安排给他的时候都会在正常时间私发QQ简讯通知他,不过一般90%的可能是对方还在熟睡中。但在关键时期他会主动倒倒时差调整生物钟配合进度,并且他往往能灵活地观望全局,尽管做的事不多,他在我的实践团队里却是负责任的「懒蚂蚁」。几天前,在QQ聊天中谈到我开发的个人公众号「青年思塾」,他说,不想单干,也不想干扇巴掌的活,想在我的公众号里有自己的一栏。
当时我是这么回复的,开发公众号我是认真的,你必须自己主动了解「青年思塾」的定位是什么。后来他发了一张风景图,说了一句「这个,我超级喜欢这个」,的确图片不错,但却没有考虑到人机关系,比如:尺寸、主题等等。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能清楚地明白到一点,J其实还没有真正理解「青年思塾」的定位,他的两只脚都还站在自己「好玩」的心态里,甚至一直纠结「大学里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学习的吗」。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有个性的自媒体,有无限潜力可以自由开发。不要因为惰性就随便自我否定,没有人天生是当他人附庸的料。
我们的目光应该「盯」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付出了什么? 我做什么对我的目标是有帮助的?
比如,比尔盖茨一开始做的微软就是一个负责写程序的程序外包公司,但做了Windows和DOS后,微软就成了垄断帝国。
可惜,后来的事情总是难以预料。就在微软和谷歌相互「碾压」的时候,「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彼此死盯着对方又打起了价格战。而苹果开始冒尖了,在乔布斯带领下,三款产品iPod、iPohe、iPad相继发布,市值竟能反超这两家企业。
乔布斯带领苹果的那几年在不断刷新消费者的认知。当诺基亚已经把功能做到极致的时候,乔布斯的iPhone一上市,就完全打开了另一个手机的时代。
诺基亚是从1到1,还是1。而苹果从0到1,才是新鲜。
比较是用来反思自己,颠覆过去的「想当然」,而不是斤斤计较,安于现状。
「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可以比我多拿一倍的薪水?」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为什么他的分数比我高?」
「为什么马云的‘支付宝’能解决10亿人的支付问题,而美国的PayPal只能解决4亿人的支付问题?」
……
很多对比性思考万变不离其宗,但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我怎样才能成功」,「我为什么失败」才是关键。
最后,1到1的简单复制还不是大风大浪,0到1的突破尽管很多时候来自非主流或反主流,不断接受挑战,那才是我们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