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北京,晴天
前阵子,
上火,牙疼。
吃东西费劲,早上照镜子,怀疑自己都瘦了。
春生夏长。
怪自己没有管住嘴,大春天的吃了羊肉火锅,本来就是生发的季节,还肆无忌惮的火锅,还羊肉,牙不疼,才怪!
主要是左上排疼,一阵一阵的疼,只能趁着不疼的时候去吃点东西。
你会问,为什么不用右边牙吃东西?
我会答,右边有颗前磨牙断了一半,摇摇欲坠,咬着东西会疼。
可是我又不敢拔,于是两边的牙,都疼。
于是我只能喝粥。
前两天,忘了晚餐吃啥来着,疙瘩汤?
吃着吃着,感觉嘴里咯着硬的东西了,吐出来一看,右边的断牙,真的断了。
幸好!
拍图,放朋友圈晒了。
好多人祝贺:恭喜乳牙终于掉了,恭喜换牙了,恭喜长大……
哥哥我是断了牙,好不好?
不过这样也好,牙彻底断了,就不用担心嚼东西咯着了。
至少可以用右边的牙吃东西了,而且可以不用再瘦下去了。
可是,可能因为习惯,吃东西的时候,不自觉的偶尔还是会碰到左边的疼牙,偶尔用力过度,左边的牙又疼了。
建议我去医院看下。
牙龈炎,牙周炎?
那是我的以为。
左边牙和右边那颗一样,之前也有一颗前磨牙断了一半。什么叫断了一半?
俯视图来看前磨牙的话,有前后两瓣(后磨牙,也就是龋齿有四瓣)。从牙的结构来看的话,从外到内,分别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层。
断了前/后瓣的话,基本上这三层都裸露在外,一般情况下会愈合,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或者上火发炎,牙髓发炎也不是不会发生的。
于是,右边牙断了,可以吃东西了。左边又发炎了……
总之,没有让我好过。
折腾挺长时间了,再一次的告诫自己,要管住嘴,迈开腿。
你又会问,为啥不去补牙?
我又会答,怕疼,而且每掉一颗,就去补一次,就会疼一次。等到一排牙差不多了,我一次性换掉,就疼一次,而且还量大打折。哈!
这算是,讳疾忌医?
分析了下自己,应该算是。
从小到大,记忆中有印象的,到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
还有几次是去看望朋友,不能算是自己去看病。
我也不记得最近一次去医院是什么时候了?
体检?忘了。
我不喜欢去医院,不是说它那里有什么忌讳,或者刻意的避讳着什么。
我总觉得看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心智较量的过程。
别看平常我们“耀武扬威”,“自鸣得意”,以为自己很厉害,甚至一句话,别人就能屁颠屁颠的去做。
可是到了医院,你再怎么厉害,再怎么有权威,都只能听医生的。
让你脱衣检查,就脱衣检查,让你脱裤打针就脱裤打针,乖乖的,完后还得感激涕零的说谢谢,甚至还要表示表示。
这叫做势压?
我们再牛,总有让我们低头的人。
印象中去医院见到最多的人,不是医生,不是护士,而是老人。
很少有人不怕死,但也有几种人不怕,
一是除非是经历过特殊训练的人,二是不知者不畏死。
除此两者之外,生死大事,大抵都是害怕的。
而且人越长大,其实是越怕死的。不过换句话说,也是因为经历的越多,拥有的越多,越不舍得落下?
我听过这样的。
那是去看一位朋友,他因手术住院。同病房呢,有这么一位病友,老人。
朋友说,他进来的时候,据说老人已经住院了快一个月了。
我问,什么情况?
他说,老人其实并没有大碍了,听说是低血糖,摔倒了。检查了身体,摔倒的部分没有大碍,修养了一阵子。本来两周可以出院的,但却不愿意出,一定要在医院待着。
我呵呵笑了一声,老人家身体多留院检查一下,也是多点放心。
他也笑了说,本来是这样。但一方面医院的床位的确紧张,而且医院这边说了不止一回,老人没什么大碍,回家注意起居就行。在医院里住院价格也贵,没这个必要。另一个老人的子女呢,也来劝过,但老人执意不走。
朋友说他住进来的时候,刚好遇见老人子女来劝他出院,还出了场闹剧。
一听说要出院,老人就不乐意了,死死的抓住床杆,死活都不愿意走。口里面叫唤着,不出院,还想活着什么的。
没办法,让主治医生也来劝说,护士来帮忙。但无果。
据护士说,老人那抓住床杆的劲道,看不出是个病人。
这个故事不是为了笑一笑。
我们的确该善待老人,这里你们也别笑话这个老人,毕竟害怕死亡是人之常情。
说不定到你我老得住院的那一天,或许也是这种情况呢?
当然也有例外,顽童说了他爷爷的故事。
爷爷是得了肺炎,虽然在现在肺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症,但在他们那个年代,医疗条件还是很一般的,肺炎基本上不能快速治愈,最保守的方法,就是在ICU中挂着点滴,长久治疗。
看似可以延续着生命,然而,我们毕竟不是爷爷本人,不知道插着针管,不能动能弹的日子,是如何的痛苦?
顽童说,爷爷肯定是痛苦的,在爷爷醒来的时候,就是主动让家人拔取插管的。
他可以想象,如果不是非常的痛苦,爷爷也不会舍弃了求生的欲望。
虽然我们可以去想象那种痛苦,但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去做?这似乎又是另外一个伦理问题。
不过,顽童说,如果他老了病了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去受这个罪,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去承受这样的压力。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在接受不一样的思想后,产生的生死观吧。
关于生死,有一部电影说的真好,《活着》。
我摘抄其中的一段台词:
春生:要是我能开上车,死都愿意。
福贵:那是你,我可得活着回去,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每天晚上都有伤兵哭爹喊娘的声音,一个晚上就会冻死。
福贵问老全:怎么没人管?
老全两眼无神,颓废地说:谁管谁呀?几十万大军都被围在这了。
福贵望着一大片死人对春生说:家里人都不知道——就这么死了!
春生:福贵呀,咱们可得活着回去。
福贵: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啊!
……
简单纯朴的对话,却道出了人生的无奈。
突然想到一个词,向死而生:自从生下来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人就是想着死而生的。
那么,向死的过程,就显得非常的意义了,因为,各有不同。
看的多了,想的多了,就会淡然,
因为我们都会死,你觉得你能熬到2100年吗?
反正,我熬不到了。
或者这么说,读到今天这篇日记的人,到2100年时,应该是全军覆没了。
你看,到了2100年,还有81年,即使是你今年只有19岁,到时也是100岁了,你能活到100岁吗?
或许那时的技术发达,能达到吧。
但确保那时你就能用的起,或者说用的到那些技术?
是不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老年化的问题,在中国是越来越严重,这个不是指的绝对数量,也不是相对比例,而是说相应的对老人的政策制度上,还未赶得上日本的情况。
老龄化的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到下个世纪,比如2101年时,中国人口据说只有6亿了,而且这个前提还是鼓励生育情况下,也就这个数字了。
可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个什么意义呢?
你会对很多东西有了深远的认识,例如老龄化、房地产。
整体趋势是人口在递减,那么从整体趋势来看,房地产市场也是巨大的泡沫,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是住不了这么多房子的。
那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迟早会回归理性的,而我们只是在向着这个拐点前进的过程中。
你问,这个拐点啥时来?
我说,我也不知道。
但我相信,这个拐点一旦来了,是不会给我们这些普通人留下反应时间的。
这就好比我们在墙上挂的一幅画,它迟早会掉的,只是不知道钉子,或者两面胶何时烂掉而已。
你说,只要我们保持警惕,跟进消息,研究政策,我们会有反应时间的。
我说,不可能,除非你是游戏开发者。
因为那个时候,信息是更加畅通的。而现在有些信息我们不知道,并不代表它不畅通,仅仅是我们太迟钝,或者没留意而已。
因为:信息越畅通,越容易踩踏。
如股灾,如金融危机,如挤兑现象……
前两天,和朋友去了一家小馆子,卖南瓜糕的。
还没有到店,远远的就看着长溜溜的排了一长队的顾客,再走进一点,嗯,很香。
卖的不贵,20来块钱一袋(一斤?),貌似毛利有80%以上。
我排了队,好不容易轮到我了,可眼睁睁的看着前面的顾客,将刚出炉的一箱糕点全部买走,不给我剩一块?
我就想尝一尝好不好?
无奈,只能又等了10几分钟,等着下一炉。
我问,你们的南瓜糕怎么这么多人排队?
小伙子说,无糖,好吃。
我问,不在线上卖么?
小伙子说,忙不过来,每天限量。
我问,你们是怎么宣传的?
小伙子说,没宣传,就一开始开店时候,可以免费试吃一块。
我说,其实可以稍微宣传一下,销量会更好。
小伙子说,不用宣传,南瓜糕自己会说话。
嗯,有的时候,产品真的自己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