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认为“喊惊”能够化解小孩受惊,真的有用吗?

倘若一个小孩无故哭闹,而且在半夜,你会想到什么?

“饿了”是绝大多数人的答案。

但是,倘若连续多日哭闹,而且不能通过“吃”解决,这时,你的想法大概和我一致,即小孩不舒服,需要看医生。

我向来分享广东的风土人情,对于小孩“头晕身兴”之类的医疗常识问题,不适宜发表言论,而前面一通废话,其实六个字足以概括“小孩无故哭闹”——也是文章的要旨“喊惊”。

喊惊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时至今日,广东许多地方仍然可见,这是一种治疗小孩受惊吓的方法,大概相对于心理疗法,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安慰,舒解紧张心理以达到病愈的目的。

喊惊的酿成与古人封建迷信的观念有关。过去,广东人相信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个人的魂魄逃离躯体,那么将患病。小孩在夜晚无缘无故哭闹,是因为遭遇了“不干净”的东西,魂魄受惊欲离开躯体。为了安稳行将离开躯体的魂魄——避免孩童患病,于是创立了“喊惊”的方法。

因地而异,广东各地喊惊的民俗不尽相同。比如惠州——虽然细分路口喊惊、求神喊惊、设坛喊惊等,但是仪式上大同小异。

父母带上受惊的小孩前往神婆(神汉)处,一番了解,神婆(神汉)备齐香、宝、烛和“契钱”等,然后“设坛”,通过拍打小孩后背、行走、跪拜等行为配合约定成俗的“喊词”为小孩喊惊。比如“恭喜,魂魄附身了”之类的喊词。喊惊顺利完成,小孩家人赠与利是酬谢。

在湛江,喊惊的仪式较惠州简单,而掌握喊惊秘法者仅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般是辈分及年龄都不低的长者。

当某家小孩受惊,则请上门,在父母的陪同下,喊惊者抱起小孩,贴耳念念有词——好转罗、唔怕吓、乖乖呀等喊词,过程中或轻拍小孩背部、或拍打床沿多下、或在房内来回踱步,重复数次,直至将小孩的魂魄“喊”回来。

广东古老的喊惊民俗,在年轻一代人看来,不可不畏难以置信,曾几何时,我也这么认为,小孩无辜哭闹,一定是身体不舒服,也必须正视,继而寻求科学的医疗方法,而不是“荒诞”的喊惊!

可是,倘若喊惊百无一是,千百年来又怎么会被慎重以待?

费老在《江村经济》说“人类无能为力的感觉,引起了宗教信仰,并借此减轻现实的压力。”我觉得这句话适合解释“喊惊”一类的古老民俗的存在意义。

千年之前,甚至上个世纪的社会与现时天差地别,那时候,落后的医疗水平及科学常识,广东人在“健康”面前没有太多的办法,面对小孩哭闹,方法尽试,却又无用,无能为力之下唯有寄托于“信仰”,希望通过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消灾解厄。

“喊惊”看似荒诞,其实意义等同于寻求现代科学治疗手段,“竭尽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容置疑!

你觉得“喊惊”能够化解小孩受惊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