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婆婆来带孩子,就是帮忙了?难道这不是应该她做的事情吗?
到底婆婆是帮我们照顾孩子?还是婆婆带孩子是她应尽的责任?
到底哪种观点对,放在以前的我,也会被错误的引导成她是在帮我。
那到底哪种理论成立呢?
作为一位即将临产的二胎妈妈,含泪想告诉你。
生孩子是,自己一定要边界感清晰,不要被这种传统的观念所影响。
而我所建立的边界感便是:
一,给予公婆自主选择的权利。
爸妈,这个月我要生孩子了,希望这个消息能带给你们一些快乐。
自己千万不能主动的去说,我要给你们生孩子了,你必须来帮我。
而是聪明的把选择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选择来与否。
一方面,生孩子,就是你自己的事,别说公婆了,连你老公都是个局外人。
所以,你生孩子只能说是作为一个开心的消息传达给他们,而你并没有权利要求他们来照顾孩子。
要求,从一开始就是立场错误的一种表现。
给够他们自由,可以来,也可以不来,自行决定。
二,立场要明确。
既然决心来了,不管是看望孩子,还是来帮我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境。
作为自己,一定要建立一些边界感。
边界感一,我的月子我请月嫂搞定,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不会麻烦婆婆来照顾我,也不会因为婆婆不会照顾而为难她。
把自己从剧中摘出来,哪怕多花点钱,也不要月子带来的仇恨。
边界感二,你来看望孩子,顺便做点带孩子的事,这是你作为孩子奶奶应尽的义务。
并不是帮我忙,即使说要帮忙,也是帮你儿子带孩子。
因为孩子除了是我的,也是你儿子的,是因为你儿子忙碌上班,顾不上照顾孩子,所以才让你替他照顾一下。
另外,作为奶奶,陪伴孩子成长,这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天伦之乐的事情。
不要把一件快乐的事,当成苦哈哈的为我打工,或者是苦哈哈的帮我带孩子。
这个立场本身就是错误的。
边界感三,大宝生活习惯的建立。
如果家中有大宝,当老人来到家中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的成长线给清晰的划分出来。
不能因为老人的到来而破坏了给孩子之前所建立的习惯系统。
比如说,即使奶奶在,孩子依然可以自己独立洗澡,自己独立洗内裤,自己独立洗袜子,包括偶尔的独立洗碗筷。
这本身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培养她自己独立完成,并不能因为老人在而让孩子产生依赖。
边界感四,把老公摘出去。
每次公婆一来,老公就又回归到那个大小孩的身份,他甚至忘记了他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
在公婆那儿,他只有孩子写一个角色,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摘出去。
降低预期,能有多低就有多低,就比如说以前,婆婆一来,我重感冒难受至极,他作为枕边人都感受不到。
这便是把大小孩的身份体现的淋漓尽致,若想让自己不内耗,就必须这么做。
边界感五,与月嫂建立好链接,一切传话的动作让月嫂去做。
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孩子要不要洗澡?孩子纸尿裤要不要换?奶粉要不要喂?
只要是合理范围之内的,尽量让月嫂去做决策,让婆婆她们成为最好的执行者。
所有人的边界感一旦建立,剩下的就是自己啦,自己坐好月子是首要任务,不劳累,不情绪,不内耗。
给宝喂好奶,让自己身体尽快恢复,这是我自己的成长线。
怀胎十月,冒着生命危险生产,也是该到享享福的时候到了,所以月子里,能有多懒就多懒。
阿珍,你又成长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