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前夕,记者在当当网浏览图书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图文集《骆驼向左》,定价158元,虽然有些贵,但书籍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再看评论,“是一本涤荡心灵的好书。”“我一直都很想去大西北,看了之后就更加梦想着在那里生活的感觉,真的是太美了!”“浮躁的社会中,难得的一本令人沉静的好书。”“恨不得自己马上就到达那个美丽的地方去。”……这本书让人越看越喜欢,只可惜,网上显示缺货,又搜寻其他几个网站,均没有货。幸运的是,我认识书籍的作者顾小锋,索性厚着脸皮找作者要一本吧!
认识顾小锋许多年,他是中关村的知名企业家,他创办的格林威尔已有近20年的电信运营商支撑与服务经验,产品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几百个运营商客户,在三大运营商政企接入市场占有率均排在前两名,家庭宽带接入在驻地网运营商,如鹏博士、长城宽带等,市场份额超过50%。但我始终不知道他还是摄影家,直到2016年9月,在海淀区政协书画摄影联谊会年会上,记者看到了在活动举办地马奈草地美术馆最醒目的位置悬挂着两幅大画幅摄影作品,作者署名“骆驼向左”,记者心生疑问。恰好,顾小锋当天来参加活动,原来,“骆驼向左”就是他!我震惊不已,一方面是那两幅作品以旋转90°的视觉呈现在眼前极为震撼,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另一方面,虽然认识顾小锋许多年,但每一次见到的都好像不是同一个人,无论与他聊什么话题他都似乎很在行,他喜欢艺术收藏,他的艺术鉴赏水平简直让人惊叹;他喜欢美食,美食美酒咖啡是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调味剂;他热爱工作,创业近20年,他带领团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变身行业前5强;他又痴迷摄影,他镜头下的世界绚丽又神秘,并用独特的艺术理念为我们开启了看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在记者眼里,顾小锋是企业家也是艺术家,是商界里最懂艺术的,也是艺术圈里最会经商的。但顾小锋却说,“我只是个理工男。”
“骆驼向左”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本书。
《骆驼向左》的设计师是2005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图书”的获奖者何君,他用一些信手拈来的元素颠覆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刚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精致的纸壳做成的邮件包裹状的封套,打开封套,一部泛黄的软皮书出现在眼前,它如同一部陈旧的航海日志一样沉甸甸而悠然自得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等待我的翻阅。书的封面是用牛仔裤标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设计师把它制作成书籍封面。每一本《骆驼向左》的封面都经过搓揉翻洗,因此每个封面的褶皱都是不一样的。封面上画着的两只骆驼出自一个三岁孩子之手,两只骆驼被设计师用金粉做了装饰,一前一后闲庭信步,淳朴而天真。
书的内页采用部分泛黄设计,其泛黄的程度还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些设计元素无疑都是为了表达出生命的质感,彰显出被时光打磨鞭策中显现出来的深刻。这些质感在你触摸《骆驼向左》的时候就会感受到。
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意思,从右向左翻阅时看到的只有图片和空白横格页,这会让你联想起儿时的练习本,而从左向右翻阅时看到的是文字和图片。所以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页开始你的阅读,当然也可以戛然停止于任何一篇。设计师还有意采用了铆钉的装订方式,所以《骆驼向左》又是一本可以拆装的书,你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制作一本、两本,或者更多的《骆驼向左》。
这些还不足为奇,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本书里的图片和文字是完全不相关的,文字不是为了解释风景,风景也不是为了点缀文字。然而,将它们混搭在一起,又是如此和谐。“如此看似无章的混搭恰恰是生活的本质。所以这不是一本摄影书,也不是一本旅行手册,这是我们对于生命以及生活感悟的一次表达,也是对过程和结果的错位进行修正的一次尝试。我们正在被越来越多实际的目标所牵绊,生活的内涵,或者说活着的价值渐渐被忽略掉。其实生活可以不是这样的,可以是更美好的。”顾小锋的话耐人寻味,正如《骆驼向左》这本书的名字一样。
很难想象,自称语文不好的顾小锋,能起个这么富有哲理的名字。“骆驼虽无虎豹盛气凌人之势,也非苟且偷生之辈,忍辱负重,为人厚道。”顾小锋解释道,“我比较喜欢骆驼,它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但是它不会对你构成很大的威胁,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欺负它。”喝了口水,他接着说,“在地图上看,‘向左’就是向西。另外,在巴黎塞纳河畔,右岸代表金钱和权力,而左岸则是精神与文化的象征。我在向左岸偷渡。”
顾小锋一边切着牛排,一边慢言细语地说着,他的语言极富魅力,甚至能将听众的耳朵听醉。这样一个善于思考,感性而又极富个人魅力的成功企业家的摄影作品的确充满了吸引力。于是,在拿到《骆驼向左》之后,我看了许多遍——压力大的时候,我会翻阅图片,寻找心灵的安慰;闲暇时光,晒着太阳、喝着咖啡也不忘了看看美图和美文;短暂的旅途上,我也愿意带着《骆驼向左》,车子一路向西奔驰,我仿佛在追随着作者的足迹,那种心灵的求索让人有种奇妙的感觉……
一本好书或许不在于短暂惊艳,而是历久弥新的回味。《骆驼向左》恰好就是这样一本书,一如顾小锋其人。
温和的反叛
在《骆驼向左》问世之前,顾小锋一直以“骆驼向左”为笔名进行摄影创作,几乎没有人知道摄影家骆驼向左实际上就是中关村企业家顾小锋,他有意将两种身份分开,或许是想为自己的爱好保留一片净土,也或许是一种温和的反叛。
从某种角度讲,反叛是顾小锋骨子里就有的,反叛是他的天性。但他的反叛总是很温和的,或者说,这是他的立世方式。比如,早年在很多人热衷于找个好单位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大学讲师的工作出国;在很多人想出国的时候,他却“海归”了。“从最初学习材料物理到留校教书搞科研,再到选择做一介商人,甚至在以后我也许会涉足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想到过的领域,这都和反叛有关,我总是在拒绝随大流,至少意识上是这样的。”顾小锋一边吃着西餐,一边讲述他的故事,“对我而言,反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表达方式,就像我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和拍片子一样,也许我的片子就是我的生活态度和表达方式的体现。”
早在1980年,顾小锋就喜欢上了摄影。那是他上大学的第一年,为了参加学校摄影社团的活动,顾小锋借了同学的一幅摄影作品,迈进了摄影社团的大门。从那以后,他一下子迷上了摄影,他的第一台相机是父亲用过的海鸥203,是个折叠的120胶片相机,重影调焦系统有点问题,光圈大了照片就是虚的。上大二的时候,顾小锋有了一台新的海鸥205,为了看起来像个中焦镜头,他总是拧上个遮光罩。那时候顾小锋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摄影成了他的一种独特的内心表达的方式。
1991年,顾小锋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选择出国留学。他在美国买了一台向往已久的单反相机,但这台相机只跟随了他两年,在那个人人都向往出国留学的年代,顾小锋为了创业,竟义无反顾地回国了。为了凑钱创业,他狠心卖掉了那台单反相机。
最初创业的几年里,顾小锋无暇摄影,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事业上。最初格林威尔有三个合伙人,一个是技术大拿,一个是管理大拿,就缺个做营销的,顾小锋是跨专业创业,既不懂技术,又没有管理经验,于是他自告奋勇,撑起了公司营销的担子。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做营销,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很显然,营销改变了顾小锋。从此以后,他的世界变得更加开放,认识他的人很难相信他曾是个性格内向的人,而且他的知识领域之宽,也超乎想象。“中国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跟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也能起到一样的作用——你跟一个人高浓度谈一个小时,必然浓缩了他几十年总结的观点,实际上不次于读一本书。”顾小锋对营销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营销本身。
当然,创业者几乎无一例外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常人所能想象的,以及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月头发就变白了。”顾小锋是个乐天派,说起过去的艰苦创业史依然一身轻松,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顾小锋买了一台哈苏相机,重新开始了摄影。从那时开始,摄影成了他心灵的安慰,每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就躲在家里打开电脑,看自己拍的照片,“看照片的时候,我的心会变得很平静。这就是爱好对一个人的影响。”顾小锋说。
顾小锋从摄影这一文化行为中领悟到了科技创新的精髓。“创新是人类挑战自我能力的一种文化。”顾小锋的语速依然很慢,他试图将每个字都拿捏得很准确,“科技创新的本质不应该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不断挑战自我。如果单纯为了赚钱,那人们就会疯狂地抄袭,假冒伪劣产品随之而来。当所有创业者都把科技创新当做一种自我的挑战,一种精神的享受,那中国自然就变成创新型国家了。从这一点看,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非常重要。”
摄影给予顾小锋许多,在摄影中他参悟到了文化之于科技的意义,同时他也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和体验,“体验大喜大悲之后,方可大彻大悟。也只有承受了今天的痛苦才会感受明日的幸福,这样的观点会使我们非常坦然和积极地面对困难。”顾小锋的话值得人们深思。
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采访顾小锋是在马奈草地西餐厅,茶余饭后,我们聊起了他颇受大众关注的旋转90°系列作品,恰好那两幅作品还在马奈草地展出,于是我们离开餐厅再一次来到了这两幅大画幅摄影作品前。虽然是第二次看到这两幅作品,但仍然震撼到每根汗毛都会竖起的地步,我再一次惊叹道:“不可思议!”
我曾无数次看过关于慕士塔格峰的照片,各种角度都有,甚至和顾小锋的作品几乎相同角度的摄影作品也屡见不鲜,但却不曾有一位摄影师想到将作品以旋转90°的视觉呈现出来。在作品旋转之前,那只是一幅纯净的山水画,然而旋转90°之后,呈现在视野中的竟然是一幅五官精细的人像,完全与山水无关,顾小锋将其命名为“慕士塔格神”。
时隔六年多,顾小锋依然记得那一次去慕士塔格峰拍摄的经历。那是2010年的11月份,顾小锋虽然去过很多次新疆,却从未去过慕士塔格峰。这一次,他准备去慕士塔格峰看雪。他在景区待了整整一天,没等来雪,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他看到了将眼前画面旋转90°后的新景象“慕士塔格神”!
如果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慕士塔格神”是一张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也许不能带来如此震撼的效果。正因为这是胶片摄影,其真实感就大大增强了。近距离观察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正因为它极其真实,所以旋转后所呈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近乎玄幻的影像才会在观众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这种效果是数码摄影所不能企及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胶片摄影是反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强调介质不重要,于是更容易表达的介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比如数码相机。但顾小锋却偏爱胶片摄影。在他长达37年的摄影生涯中,其主线始终是胶片摄影,他爱胶片摄影,一方面是因为一种情怀,一方面他认为胶片代表着一种态度,“胶片摄影的过程很慢,实际上‘慢’也是一种态度。人做事最后看的是正确性,而不是看他的速度。”当然,让顾小锋痴迷于胶片摄影的还有一个原因,他认为胶片摄影有一种仪式感和控制性的满足,“我只使用定焦镜头,偏爱胶片的感觉。对我而言,支架子、构图、测光、上胶片,然后手握快门线,会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握之中,这时从容地燃起一支烟,吸起来会感觉比平时更有滋味。在静静地守候光线,景物移动到期待位置时的愉快,是在许多其他时光中无法感受到的,不可替代。”比起早年在等光线时的急躁心情,现在的顾小锋更多地把拍摄的过程当做一种享受,“有时候一天下来一张照片也没有拍,我也挺开心的。人啊,一开始都是没目标,慢慢找到目标,到最后发现你好像不那么看中目标了。其实不是失去目标,而是把一个具象的目标变成一个隐性的目标,那才是真正想去追求的。”他颇有感悟地说,“有时拍片也是一种缘分,得失在偶然间。”
在慕士塔格峰的那次拍摄对顾小锋的创作而言意义重大,它似乎开启了顾小锋的“第三只眼睛”,让他发现了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对于观众而言,这幅摄影作品的意义也早已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向哲学的思考所延伸。
无独有偶,2015年,在从香格里拉去丽江的路上,顾小锋发现了另外一处旋转90°后出现的视觉奇迹。于是他立刻下车,花了半个小时时间精细地确定好了取景范围,然后做好拍摄前的一切准备,安静地等待光线的到来。不久之后,一幅被旋转90°之后的山水画面奇迹般地变成一位僧人屹立在眼前——他的帽子如此鲜活,他的五官如此清晰可辨,合十的双手如此虔诚……不知他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驻足了几千年、几万年,如今,那个隐藏着的被大自然雕琢得栩栩如生的僧人终于被顾小锋用镜头捕捉到,呈现在观众面前。
实际上,旋转90°系列作品已经不是传统的风光摄影了,按照当代艺术来划分,它应属于新景观,是带有观念的景观摄影。顾小锋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向观众传达出了他的思考——“这两幅作品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理念。人眼所看到的景象是经过大脑合成的,实际上人眼最初看到的影像都是上下颠倒的,是大脑让我们以为看到的是‘正’的。既然可以上下颠倒,为什么不能旋转90°呢?”顾小锋为我们开启了看世界的另一扇门。
爱好只为取悦自己
如果经常接触顾小锋,你会发现他与其他摄影师不太一样。他是一个将爱好与事业分得很清的人,他摄影的时候从不谈工作,出差的时候从不带相机。他认为爱好、事业和情感是人生的三个支柱。“有一个支柱,人就能活着;有两个,那就是幸福的人生了;集三个于一体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也是最危险的。情感和爱好同属精神范畴,但前者需要与他人互动,后者则纯粹取悦自己。爱好不需要与他人竞争,而事业则是竞争的产物。爱好是构成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部分,摄影对我而言就是可以陪伴我终生的爱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欣赏和感知生命与自然的工具和过程。拍摄中的经历与感悟,以及后期对影像再次呈现当初视觉感受的期待与回味,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正因如此,顾小锋不喜欢将自己称为“摄影家”,他担心太过功利会摧毁摄影作为爱好本身的纯真,所以他认为自己只是个喜欢摄影的人。他享受的是拍摄的过程,一旦拍摄出了惊艳的作品,他就当做是额外的收获,会让自己更加愉悦、满足。顾小锋说:“人生中有许多过程,也有许多结果。恋爱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而事业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当我们在行色匆匆的过程中谋求结果时,也许已经错位了我们的过程和结果,忘记了生活本来是个过程。也许我们应该放慢我们的脚步,留意周围的风景,感悟生命的意义,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样近乎于哲学的思考,或许只有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才能领悟得到。
我们发现,在这个经济、科技、文化都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却不比贫乏时代更幸福。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而匆忙度日,几乎忘了生活的原本意义。“人的一生相对人类历史非常短暂,地球在宇宙空间更是如此渺小,我们能理解和把握的从宏观来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就个体而言,个体生命的真正意义不过是体验生命历程的酸甜苦辣和感受自然之美妙。”顾小锋说,“我特别有欲望去告诉我身边的人们,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是值得我们抬起头欣赏、静下心品味的。我们需要用心感受的是差异而不是绝对值,换言之就是过程而非结果。生命是有厚度的,是用来发现、体验和享受的。”
作为企业家,顾小锋体验过繁忙到窒息的感觉,但当他挣脱所有工作,独自带上相机走出这个城市,远离城市的嘈杂,远离那些很熟悉又很陌生的人群的时候,他又重新找到了快乐和自由。“拍片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改变和出走的恰当理由,因为拍片的时候,你会对自然和世界多一份关注和观察:外面的天地原来是这么美妙!尽管这种逃避或回归是短暂的,但依然给我带来愉快的感受。”
许多人以为在长达37年的摄影之旅中,顾小锋一定去过无数美丽的地方。但走马观花的旅程并不是顾小锋想要追求的,他喜欢不断地去同一个地方。正如他说的,“我不在意看到多少,只在于看到精彩。”他总是一个人背着相机,往返于那些熟悉的地点,拍摄着相同的景致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面貌。顾小锋喜欢新疆的圣洁,也喜欢南极的纯净,他曾一个人背着沉重的相机登上了南极,当法国最知名的邮轮公司的一位船长看到顾小锋时,感到十分惊讶,在他所见到的形形色色的摄影师里,从没有一个人背着如此沉重的设备登上过南极。而这种经历和体验,恰恰是顾小锋的执着与享受。
在繁忙的工作与愉快的摄影之旅的交织中,顾小锋收获了许多,“在我的人生之旅中,我干了许多别人没顾上的事儿,我感到很幸福。其实人的一生是光明的,你可以不像柳传志这样有影响力和有钱,但是你可以跟他一样幸福。他有你羡慕的东西,但是你也应该有一点他羡慕的东西。”
如今再回头看顾小锋的人生足迹,这一路,他走得悠然自得,他有自己梦想的“左岸”,但是他走得不那么张扬,因为他在向“左岸”偷渡。
链接:
顾小锋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马奈美术馆理事,北京格林伟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