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也是无意中的,开始只知道是个很厉害的作家,有一次偶然翻到了他的作品,就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第一个短篇看的是游园惊梦,也许是脑海里有这个词的印象吧,下意识的就选择了这篇,惊讶于对情感心理把握的准确细腻,对生活细节描写的真实有趣,当然,这些都是事后分析出来的,那时看,就一个感觉“好看”,看完之后还想再看,接着又看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尹雪艳、孤恋花等等,欲罢不能。
文学作品,我判断好坏的标准很粗暴,首先就是好不好看、能不能看得下去,至于文学价值、艺术高低,我都放在其次。就像相声一样,首先得让人笑才行,这是初心和本质。文学作品不是教科书、不是历史书,我觉得,好看是第一位的。当然,好不好看,也不一而论,情节、写法、遣词用句等等,都有很大关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但有的就是不喜欢,看不下去,比如,四世同堂,看了3次,逼着自己往下看,但实在觉得无趣、看不下去,可能是自己水平太差吧。
看了白先生很多篇文章,并没有看全,主要看的是短篇,唯一的长篇孽子没怎么看,我觉得可能是心理上比较抵触同性恋,所以不太喜欢这个主题,也没有兴趣知道他们的心理和事情。大部分作品以短篇集的形式出版,比如,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我觉得作品里面,两类人写的最深刻,一类是从大陆逃亡到台湾的原来上层社会的人,一类是在台湾生活的各个地方底层社会的人。
“游园惊梦”是第一类,入木三分的刻画了原来在大陆表演昆曲的一群姐妹、为了荣华富贵嫁给各类官员,逃亡到台湾后,丈夫有的升官、有的撤职、有的死去,而这些人也就随着沉浮。以钱夫人受邀参加一个好姐妹的晚宴为主线,她本是大陆最好的名角、丈夫也是最大的官,到台湾后随着丈夫的去世、越来越中落,而他的姐妹却越来越发达,在聚会中各色人等的勾心斗角、恭维攀比,最后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她们对之前大陆奢靡生活的向往是一场梦,现在富贵的生活依更是一场梦。透过文章,我看到更多的是,白先生以悲悯的心态创造这些人,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每个人都回不到从前,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都回不去;追求荣华富贵,以及真的荣华富贵,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玉卿嫂”是第二类,玉卿嫂一个美丽、丰满、善良的农村寡妇,拒绝了不乏富有人家的所有人的示爱,自力更生打工挣钱,但爱上了一个比她小、温柔、懦弱的男子,给他租房子、养着他、给他钱、照顾她、疯狂的爱他,而这个男子却爱更年轻美貌的戏子,把她的爱作为负担、就是不爱她;而玉卿嫂只要他能和她在一起怎么都可以,可以为他挣钱、买房子、一辈子照顾他、养他,卑微的求他,但无济于事,最后,玉卿嫂在生无可恋、万般无奈之际,杀死男子,也自杀。爱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理由,也没有理由,不爱一个人也一样。这个,我感觉不出谁对谁错,玉卿嫂没有错,爱的那么热烈和纯粹,而那个男子也没错,不爱就是不爱。所有世间的感情都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缘分。另外,这篇文章有一段性的描写,没有一点赤裸的文字,但很美很美。
总结不出更高深的,我就觉得,白先生的作品,最好的就是对人的感情和心理的描写,特别的细腻、真实、准确,由感情和心理又刻画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个个的人,或者是一类人,而隐喻的很美的性的描写是点睛之笔。把握最好的、吸引人的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果平淡无奇就不吸引人,但如果刻意的制造情节冲突,就会很突兀、很奇怪,感情铺垫不到位,就会感觉很别扭,而这些作品没有丝毫的涩滞,每个人就像置身之中,有感而生、情真意切!!
白先生的父亲是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没想到戎马倥偬的战将有一个如此细腻心思的作家儿子,世事不可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