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又重读了《俗世奇人》。很多人习惯把一本好书比喻为一位友人,我却觉得,一本好书,像是一面镜子,能映出读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在不同的年龄照同一张镜子,映出的亦是不同的面孔。看,再看,便有了异处。
小时看《俗世奇人》,印象最深之处,便是“苏七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举动。
结尾蕴含的深意,我更是反反复复地翻看、琢磨,琢磨的结果却是一地鸡毛,只觉得那苏金散也是个吝啬之人。
现在再看,理解已是大相径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这句话里,还是苏金散口中的“规矩”,其实都是原则的意思。
其实仔细一想,“苏金散吝啬”是完全不成立的。如果他是个吝啬得彻头彻尾的人,他就不会把药送给张四,也不可能把七块银元给华大夫,报销张四的医疗费。
他啊,其实是个很善良的人。
“七块银元”是他的原则,他可以为了善良白送平时要收费的药品,但他绝不会当面自毁原则。
即使背后偷偷替别人报销医疗费也不会。
因为他很清楚,破坏原则只有0次和N次的区别。
一旦他破坏了他的原则,就没有人再会珍惜他的善良。到了那个时候,他的善良就贬得一文不值了。
《三十而已》里的钟晓芹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她对同事的要求总是来者不拒,是公认的老好人。但在这样做的同时,她本人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这其中也暗藏着我们平日里说的“讨好型人格”。
钟晓芹又何尝不是个善良的人呢?
只不过,她的善良永远只留给别人,但苏金散的善良不仅留给了别人,也留给了自己。
苏金散就是这样一个人吧:
善良,而留有锋芒。